近日,省政府印發了《山東省“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有關情況和政策解讀如下。
一、起草背景
“十三五”以來,山東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加強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堅持強化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堅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全省科技創新工作取得快速發展,綜合創新能力邁入全國前列。戰略科技力量加快構建,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加速推進,6家省實驗室掛牌籌建,建成21家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中科院濟南科創城、產業技術研究院、高等技術研究院、能源研究院發展成效逐步顯現。關鍵核心技術加快突破,取得重型商用車動力總成關鍵技術等一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143個項目獲國家科技獎。高新技術產業加快提升,高新技術企業達1.46萬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45.11%,比2015年提高12.6個百分點。2020年5月,山東作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自主創新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成效明顯的地方”,被國務院予以督查激勵。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是我省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五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提出要“建設高水平創新型省份”。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日益加劇的全球科技競爭環境,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碳達峰碳中和、鄉村振興、經略海洋等重大戰略任務落地實施,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科學、更可持續的發展,必須全面加強科技創新部署,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持續提升創新驅動發展水平,推動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建設躍上新臺階。《規劃》在全面總結全省“十三五”科技創新工作的基礎上,科學制定全省科技創新目標任務,高起點謀劃全省科技創新工作,對于全面提升全省科技創新能力,引領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起草過程
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專項規劃編制的要求,省科技廳于2019年10月份啟動了“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編制工作。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始終堅持對標對表,充分體現走在前列、進位趕超的目標,始終堅持開門問策、集思廣益,把調查研究貫穿始終。系統開展“十三五”規劃總結評估、“十四五”重大課題研究,組織20(余)次省內外調研,多次征求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等國家智庫專家、住魯院士意見建議,同時反復論證修改。規劃文稿先后聽取了各級科技管理部門、企業、高校院所、新型研發機構等200余位代表意見,書面征求了各市政府、省相關部門單位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意見,并在濟南、北京組織省科技創新戰略咨詢委員會專家對規劃進行了論證,形成了規劃送審稿。報經省政府常務會議、省委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以省政府文件印發實施。
三、規劃主要內容
《規劃》共十六章,分四個部分。
(一)第一部分,主要是第一章,總結了“十三五”時期我省科技創新取得的成效,分析了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明確了“十四五”科技創新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和總體布局。提出要圍繞項目、平臺、人才、企業、園區、金融、要素市場、科技合作、績效標準、科技管理隊伍十個方面,不斷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打造全區域、全要素、全鏈條、全社會的創新生態圈,系統增強科技創新對建設現代化強省的支撐引領作用。
(二)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至第八章,明確了“十四五”期間重點研發布局的方向。提出要制定我省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加強“從0到1”的原創性研究,提高基礎科學研究能力。加強對產業變革趨勢和顛覆性技術替代傳統產業拐點的預判,布局前沿交叉和顛覆性技術研究。同時,圍繞打好關鍵技術攻堅戰,提出了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制造、現代交通、新材料等6大技術方向。聚焦我省戰略需求,對鄉村振興、海洋強省、面向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碳達峰碳中和等重大戰略的技術需求分別進行了單章部署。圍繞建設現代化強省和“十強”產業中的應用場景重大需求,布局了氫能大規模應用等一批區域性“技術攻關+產業化應用”重大科技示范工程。
(三)第三部分,包括第九章至第十五章。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我省科技創新工作的7項重點任務。
一是強化戰略科技力量支撐。面向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重大戰略需求,系統布局支撐基礎研究和產業技術創新的科技平臺體系,打造一批覆蓋科技創新全周期、全鏈條、全過程的高水平創新平臺,提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發能力,構建服務山東需求、產出重大成果、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科技力量。
二是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建立健全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的技術創新體系,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培優壯大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隊伍,帶動全省企業提升發展活力、創新能力、競爭實力。
三是加快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加快高水平科技人才集聚。強化青年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推進科技人才結構優化。健全創新激勵和保障機制,充分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
四是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主動融入和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海洋強國等國家戰略,強化濟南、青島中心城市引領作用,著力優化區域內創新發展布局,有效聚集各方科技資源和創新力量,形成與京津冀、長三角南北聯動、引領黃河中下游一體化發展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打造以陸海統籌為鮮明特色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五是加強高水平科技創新開放合作。深化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成員國科技合作的領域和范圍,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創新科技合作體制機制,拓展對外交往途徑,集聚國內外高端創新資源,搭建一批高能級開放平臺,推動形成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六是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深化科技計劃管理改革、科研院所體制機制改革、科技成果權益管理改革,完善科技決策與咨詢制度、科技評價機制,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全面增強科技創新協同治理能力。
七是優化科技創新生態環境。推進科技創新資源開放共享,健全科技金融創新體系,營造有利于知識產權創造和保護的創新環境,加強科普和創新文化建設,弘揚科學家精神,營造崇尚創新創業的文化氛圍。
(四)第四部分,主要是第十六章。從加強黨對科技工作的領導、強化規劃協調管理、強化投入保障、強化監測評估4個方面加強規劃實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