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近年來廣西科技創新領域政策最全、突破最大、‘干貨’最多的政策文件。”14日,廣西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曹坤華在廣西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近期,廣西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科技創新促進廣西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廣西科改33條),在已有改革基礎上又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標、新謀劃、新舉措。
曹坤華表示,廣西科改33條堅持“補短板、破瓶頸、建機制”,從8個方面形成33條政策近90個政策點。與以往的政策相比,廣西科改33條具有鮮明的特點,吸收了中央、國務院的最新精神,借鑒了創新發達省市先行先試的經驗做法并結合廣西實際再創新,有許多政策點是在廣西甚至全國首次提出。
據介紹,廣西科改33條首次提出地方財力分享部分對成果研發團隊進行獎補,對科技成果在廣西實現轉化并形成稅收收入的,前3年由企業注冊所在地人民政府按產業化稅收帶來的地方財力分享部分的40%給予成果研發團隊獎補,稅收貢獻特別大的,3年后可按“一企一策”制定相關政策;首次提出企業可用創新券按同期銀行貸款基準利率的40%抵付;首次提出“探索項目申報直通車制度”,在推行項目申報常態制的基礎上,對有可能填補國內空白、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影響或涉及國家戰略性技術的項目,可專項專議優化審批流程,加快項目立項;首次提出允許區外科研單位牽頭承擔廣西項目,建立自治區財政科研資金跨境使用機制,允許跨境聯合項目資金撥付至國(境)外牽頭或參與單位。
“廣西科改33條對企業創新、平臺建設、人才培引、成果轉化等各類創新要素都有激勵舉措,讓產業鏈、創新鏈實現了有效鏈接,必將使廣西更多的企業轉變成科技型企業,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曹坤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