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網消息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強調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截至3月3日,13個省市區發布了2020年“新基建”投資計劃,其中8個省公布了計劃總投資額,共計約34萬億元,重點涵蓋5G網絡、數據中心、工業互聯、人工智能等領域。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高旭東認為,如今的34萬億和2008年的“4萬億方案”應對挑戰而制定,相對而言,4萬億更多集中在已經成熟的產業,而34萬億覆蓋更多新興產業。
“新基建”出現于2018年,新冠疫情成為轉折點
無論國家層面還是地方政府層面,均對于包括5G網絡、數據中心等在內的“新基建”給予了空前力度的支持。特別是34萬億數字的公布,再次點燃了產業熱情,“新基建”也迅速變得炙手可熱。
高旭東分析,此次“新基建”政策的出臺有國家和地方政府兩個層面的原因。
從國家角度看,我國近年來一直將發展5G、加強信息基礎設施視為重要戰略。早在2018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決策層就強調,要發揮投資關鍵作用,加大制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由此,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作為一個新名詞開始出現在國家文件中。
由于產業大環境存在不確定性、運營商投資壓力較大、5G技術有待進一步成熟等客觀原因,2019年產業界對5G投入相對比較謹慎保守。但5G作為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的戰略地位不會改變,“我相信國家一定會堅持大力發展5G等信息基礎設施。”高旭東判斷。事實上,2020年開年以來,中央多次強調“新基建”的重要性,不難看出我國發展5G、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的決心和信心。此次強調,也進一步明確了態度。
從地方政府角度判斷,高旭東認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了經濟發展,地方政府想把因為肺炎耽擱的時間奪回來,而奪回時間需要抓手?!?019年在5G投資方面地方政府行動不一,有的非常積極,對運營商大力支持,有些則相對比較謹慎。
投資、消費和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在疫情沖擊下,“三駕馬車”中的消費、出口必將受到影響,投資要義不容辭地擔起拉動經濟增長的大任,而包括5G、數據中心在內的“新基建”成為重點,有望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高旭東判斷,疫情出現后,隨著地方政府紛紛尋找新的拉動力,更多地方政府對5G等的態度變得非常積極。眾所周知,5G想要順利發展,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財政扶持非常重要,工信部、運營商也一致在積極呼吁,地方政府在稅費、建站、電力等方面給予運營商支持。此次“新基建”政策的出臺將給5G發展帶來東風。
34萬億 VS 4萬億:前者聚焦更多新興產業
2008年,為刺激經濟發展,我國出臺了“4萬億方案”;時隔12年,為了應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34萬億的“新基建”投資計劃出臺。同樣規模龐大的刺激政策,兩者有何異同?
高旭東分析,兩者的相同之處在于,我國經濟發展均遭遇挑戰,“4萬億方案”出臺時,全球遭遇經濟危機,我國也未能幸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濟發展,我國要擺脫被動,奪回失去的時間。不同之處在于,4萬億更多在現有產業中擴大規模,;34萬億既涵蓋已經成熟的產業,也包括發展新興產業,因此存在更大的經濟結構調整和升級的成分。當然,發展新興產業也存在比較大的風險,但收益與風險成正比也相應更大。
34萬億數字公布后,很多人士聯想到當年4萬億帶來的產能過剩而對34萬億的影響憂心忡忡。高旭東認為,看問題需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如果當時沒有4萬億,那么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都會遇到巨大困難??磫栴}要看主流,4萬億幫助中國和世界經濟走出困境,這就是最大的一個亮點。所以4萬億政策完全正確,有一點副作用也瑕不掩瑜。”高旭東如是說。
對于此次的“新基建”投資計劃,高旭東認為其也是非常積極的政策,要堅定不移地貫徹。
最后高旭東表示,在上一輪發展基建時,人們對于高鐵的市場規模、對經濟的帶動作用預測得比較保守。類比當年的高鐵,高旭東認為,“新基建”政策對于5G以及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現在也無法預估,但是毫無疑問的是,5G是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是未來發展的必然方向,只有早準備、早投入方能早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