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科技成果轉化
摘 要 [目的/意義]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從中國式現代化的角度來認識科技成果轉化的意義和價值,明確科技成果轉化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推動或引領作用。 [方法/過程]主要通過歷史脈絡梳理、邏輯機理分析和合理合規演繹等方法,探討了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科技成果轉化的關鍵成功因素和策略。 [結果/結論]提出 3 方面建議:一是必須從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戰略的高度重新認識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性;二是科技成果轉化要治標更要治本;三是要使科技成果轉化真正成為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力量。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科技成果轉化;生態體系;策略建議 正 文 1.引言 2024 年 7 月 15—18 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簡稱“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這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化和國家“十五五”規劃開始布局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主題和中心內容是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三中全會公報用較多的篇幅闡述了科技成果轉化策略,涉及科技成果轉化的機制改革、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和平臺建設、政府獎勵和采購自主創新產品政策、技術經理人隊伍建設、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員在科技成果轉化的激勵政策等,幾乎囊括了科技成果轉化的所有重要議題,對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可以看出,三中全會沒有把科技成果轉化作為孤立的事件來討論,相反是把科技成果轉化作為牽引科技創新的動力以及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手段和杠桿來加以布局的。 2.中國式現代化進程與科技成果轉化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追趕和超越世界先進國家、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過程。中國式現代化可以追溯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所主導的工業化過程,當時我國百廢待興、技術落后,主要通過引進和轉化蘇聯的先進技術推進工業化。到1959 年,中蘇關系破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又長期對我國進行封鎖,為此,從 20 世紀 60 年代初到 70 年代末,我國進入科技自立自強時期,通過自主研發和系統轉化,我國不僅創造了“兩彈一星”的奇跡,而且建立了較為完備的工業體系、農業體系、國防體系和科技體系。我國第一位自然科學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的成就在于發現了青蒿素,并創制了同名的抗瘧新藥,而青蒿素研究主要是在 20 世紀 70 年代完成的,這是我國科技自立自強和創新的偉大成就之一。 中國式現代化加速于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主導的改革開放之后,當時我國與科技先進國家的差距非常大,為了縮小發展差距,一方面,我國加大改革力度以改變不適應現代化生產力的生產關系;另一方面,我國通過加大國際合作力度、有計劃派遣留學生、建立合資企業等方式,大規模引進和轉化先進國家的科學技術,用 30 年的時間完成了西方國家 300 年的工業化進程,使我國進入了世界經濟大國和科技大國的行列。這個時期科技成果轉化的主基調是引進、消化和再創新,例如,我國所有的汽車公司都成了與國外大型汽車公司合資的公司。 中國式現代化成熟于以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主導的現代化強國建設時期,這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期,改革進入深水區,西方國家又開始對我國進行封鎖和制裁,為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我國要“努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通過高水平科技創新引領中國式現代化進程。2023 年9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又提出了“新質生產力”,指出“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新時代的中國式現代化需要新質生產力,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的根本,高質量是新質生產力的結果,創新需要通過科技成果轉化才能轉變為現實生產力,這就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邏輯。 回顧歷史,毛澤東時代的工業化進程就是當時情境下的現代化進程,鄧小平時代的改革開放進程是大力引進發達國家先進技術并帶動我國現代化的進程,習近平時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進程則是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過程,這 3 個進程是一脈相承的,科技成果轉化在這 3 個進程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3.科技成果轉化是一個生態體系 科技成果只有經過轉化才能成為現實生產力,而能夠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科技成果轉化必然是一個完整的生態體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科技成果轉化主要是引進國外,特別是發達國家已轉化的成熟技術,少部分是科研組織或高??萍汲晒ㄟ^科技成果轉移后進行轉化的,真正通過自主創新的科技成果轉化引領發展的情況是鮮見的。關于科技成果轉化的癥結和困境有很多研究成果,大多提出了科技成果轉化“老大難”的種種問題,本文不再贅述。根據筆者多年科技成果轉化研究和實踐的認識與思考,科技成果轉化之所以難,根本原因在于忽略了科技成果轉化是一個完整的生態體系。 科技成果轉化生態體系至少是由以下 9 個關鍵成功因素構成的: (1)政府部門要真正地熟悉和重視科技成果轉化,例如,盡管國家三令五申“反五唯”,科研組織和高校,甚至國企的研發組織還是以高被引論文和專利授權作為科技激勵的主導方式,這無益于科技成果轉化; (2)社會要形成尊重和重視科技成果轉化的氛圍,科技成果轉化突出的科技專家能夠得到社會的廣泛尊重,多數企業愿意引進和應用他們的科技成果; (3)深入推進產學研多種形式的合作,更多應用型科研經費應投入產學研聯盟,促進價值鏈、創新鏈和產業鏈的深度融合; (4)科研機構、高校以及科技專家須有客戶意識,在立項前就明白未來科技成果的客戶是誰,也就是說,知道科技研發是為誰服務的; (5)科技項目除少數原創和基礎性研究項目外,建議不應由科學家提出,而應該是由科技成果應用部門提出,這才是真正的問題導向; (6)科技項目不應止于論文發表或專利授權,而應把追求科技成果促進高質量發展作為根本目的; (7)要改革專利評審與授權制度,一方面要把專利授予真正的發明者,另一方面要基于專利可應用性的考察來衡量專利授權; (8)科技項目結項、科技獎勵和科技人才評價要以科技成果轉化為優先指標,這樣可以根治虛假研究并極大程度上減少科技研發經費的浪費; (9)政府部門要加大采購自主創新轉化應用產品的力度,最大限度提高科技創新人員自覺進行成果轉化的積極性。上述要素構成的科技成果轉化生態體系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整體,任何一個要素的缺失都會影響科技成果轉化的總體效應(圖 1)。 在圖 1 中,高質量發展是科技成果轉化的目的和結果,處于核心位置;處于第二圈層的是與科技成果轉化直接相關的關鍵成功要素,包括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員的客戶意識、科技成果受讓方作為科技項目的主要建議者(問題導向)、以科技成果轉化作為科技評價的主要手段和專利評審的主要依據、強化政府采購的激勵作用、大力推進產學研聯盟建設等 6 個要素;第三個圈層是政府管理,政府主要通過規劃和政策等手段,指導、協調、督查、激勵和調整科技成果轉化的發展方向與成效;最外的圈層是社會氛圍,一方面受政府管理的影響,另一方面受科技發展成就的影響,對科技成果轉化及其績效發揮著促進或抑制的作用。所有的 9 個關鍵成功因素構成了科技成果轉化的生態體系,它們之間是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和相互制約的??萍汲晒D化的進程、成效及其對產業、社會和中國式現代化的效應皆取決于這 9個關鍵成功因素組成的整體。 近年來,我國科技研發投入大幅增加,2022年突破了 3 萬億元人民幣大關,達到 30782.9 億元,2023 年更達到 33278 億元,其中,企業研發經費 23878.6 億元、政府屬研究機構經費 3814.4億元、高等學校經費 2412.4 億元、其他主體經費677.5 億元。研發投入的增加充分說明國家對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高度重視,然而高強度的研發經費投入并沒有帶來更多的可應用的科技成果。進一步分析發現,企業研發經費占我國研發投入的絕大多數,但國家有關部門在認定高新技術企業時對研發經費占比有明確要求,為了獲得國家的政策支持,不少企業研發經費數據虛高,企業的研發成果同樣有相當數量無法轉化;政府研究機構和高校的科研成果能夠轉化的數量就更少了。造成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任何單一的策略都無助于從根本上改變科技成果轉化難的現狀。為此,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研究機構、高校和其他研發主體,都需要加強科技成果轉化生態體系的建設,這是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成功率的關鍵。 4.強化科技成果轉化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的策略建議 中國式現代化從來都是創新驅動發展的過程,區別在于用別國的創新還是我國的創新來驅動。準確地說,只有創新成果的轉化才能驅動發展,面向未來,立足自主創新的成果轉化才能驅動高質量發展,才能不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和建設社會主義強國,就此而言,科技成果轉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任務之一。 科技創新不是目的,通過科技成果轉化促進或引領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才是目的,鑒于此,本文提出 3 方面建議。 (1)必須從中國式現代化的高度來認識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性。 新時期中國式現代化是自主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過程,準確地說,是創新成果轉化驅動高質量發展、中國式現代化和社會化主義強國建設的過程??萍汲晒D化不是科技創新的一個環節,相反,應該把科技創新看作科技成果轉化的一個環節,只有這樣,才能根本性改變全社會對科技成果轉化的認識和結果。 (2)科技成果轉化不僅要治標,更要治本。 所謂治標,是指不改變現有科技成果轉化體系,而只是發布“修修補補”的科技成果轉化政策或措施,諸如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加強技術轉移體系建設、加快布局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建設、加強技術經理人隊伍建設、加大政府采購自主創新產品力度、提高科技人員在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方面的比例、賦予職務科技成果應用更多的自主權、改革科技激勵體系等都是這樣的政策或措施,這些政策或措施每一條都是正確且有實際作用的,但如果不能夠作為一個體系去實施,這些政策或措施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所謂治本,就是要建立完整的科技成果轉化生態體系,要基于完整的生態體系來研究、制定和實施有效的政策或措施,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科技成果轉化的面貌。 (3)要使科技成果轉化真正成為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力量。 改革開放以來國際形勢的好轉,以及發達國家國際戰略的變化,使我國科技人員和企業經營者習慣了“拿來主義”;我國科技經費投入不斷增加及科技激勵體系的“內卷”,使我國政府研究機構、高校乃至企業的研發組織內部形成了嚴重的積習難改的“績效主義”;盲目跟風美國科研模式,我國海歸對科研話語權壟斷導致對索引論文或權威論文的迷醉和追逐,使我國科研成果出現了典型的八股文式的“本本主義”——這 3 種現象都不利于科技成果轉化。只有立足科技成果轉化來重塑科技創新體系,只有樹立科技自信從而加大自主創新的力度,只有以科技成果轉化作為科技激勵的根本手段,只有價值鏈、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和互相促進,才能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目標。 所有科技成果包括社會科學成果都需要轉化,只有轉化的科技成果才能驅動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才能引領中國式現代化進程,應該以科技成果轉化來衡量科技的進步和貢獻。 作者-霍國慶:中國科學院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教授,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副理事長、戰略理論專業委員會主任。 來源:國科火炬企業孵化器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