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創新的根本動力在科技創新。當前,全球產業分工不斷細化,已從產業鏈競爭轉向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競爭。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產業創新,是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更好帶動和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應對大國競爭與逆全球化等風險挑戰,必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通過跨區域、跨部門整合創新資源,提升創新能力、產業爭力和發展能級,構筑現代化產業體系,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
深刻認識重大意義
首先,有利于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長期以來,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度不夠高是制約產業發展的根本因素。從科技成果轉化來看,“卡點”“堵點”依舊存在??萍汲晒D化投入大、風險高、鏈條長,企業單方動力難以持久,自主創新動力不足,必須統籌起來,打造高能級平臺來耦合創新資源,才能加快科技成果從實驗室“樣品”“樣機”到企業“產品”和市場“商品”轉化。從供需關系來看,科技成果供給尚未形成高效支撐動力。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統計,2022年我國科研機構有效發明專利轉化率為13.3%,高校只有3.9%。在產業需求側,我國傳統制造業體量大,急需科技創新提供新工藝、新技術、新變革,促進企業依靠技術轉型升級,提高產品質量和企業品牌,構建自主可控的產業鏈。
其次,有利于推進新型工業化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新型工業化是以信息工業為基礎發展起來的高端、智能、綠色的工業化,是實現資源低耗的高質量發展。現代化產業體系是以數字經濟為主導,推動不同產業融合發展實現整體升級的產業形態。二者都依賴于科技創新。通過科技創新帶動基礎零部件、核心元器件、材料、軟件、工藝等方面自主研發能力的提升,實現產業基礎高級化;通過技術進步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鏈,使其具有較強的自主可控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從內部需求來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布局再造,實現產業鏈現代化,必須以創新鏈為支撐;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更需要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支撐。從外部環境看,解決“卡脖子”問題、補齊產業鏈短板,才能實現產業鏈安全可控。
再次,有利于在更大范圍聯動構建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通過在更大范圍內統籌創新資源,形成梯次接續和優勢互補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布局,能夠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通過統籌空間布局,促進“四鏈”延伸拓展,實現科技創新共研、技術溢出、產業關聯、信息共享和要素協同,可以促進先進制造與現代服務深度融合,形成具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創新集群、產業集群和創新高地。如科創中心城市,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在前沿技術和顛覆性創新上下功夫,形成技術領先優勢,打造自主創新鏈和衍生出更有效率、更高附加值的產業鏈;科技基礎相對較弱區域,發揮區位優勢,充分運用科技強區域的技術溢出效應,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承接和支撐更大區域范圍內產業鏈的發展。
科學把握本質內涵
首先,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具有共同的發展載體。通過企業統籌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可以增強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聯動效應和整體效能。創新鏈中的創新主體包括高校、科研院所、企業、行業協會等。產業鏈中的生產主體包括從生產原材料、中間產品到最終產品的上下游企業。共同的發展載體是企業,共同的目標是價值創造和增值。將創新鏈產業鏈融合起來,圍繞基礎研究、關鍵技術、產業創新、高能級平臺建設等,統籌謀劃部署、整體系統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有利于加快形成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的新質生產力。
其次,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具有共同的融合節點。企業是產業創新的重要主體,也是科技創新的終端主體。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融合體現在創新主體與生產主體、創新過程與生產過程、創新成果與制造產品的融合。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就是圍繞傳統產業升級和改造提升的需求,針對關鍵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進行研發攻關,推動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形成具有韌勁的完整產業鏈。圍繞創新鏈部署產業鏈,就是創造引領需求,及時將科技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培育和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第三,科技和產業融合的關鍵在資源要素流通。高校、院所和企業是創新的供給方,企業同時也是技術的需求方,與政府、科技中介等多種主體形成協同創新網絡。依托企業這個關鍵主體,整合知識、信息、技術、金融等資源要素,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協同演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主體具有地域空間集聚特征,要從體制機制、要素流動、產業協作、創新生態和營商環境等方面實現更高效的協同聯動,推動創新成果應用、企業競爭力提升和產業進步,達到優勢互補、要素互動、開放融合的效果,凝聚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第四,科技和產業融合的基礎在于開放協同的創新生態。圍繞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要素和結構,注重內部協同和對外開放,在更大范圍內整合優勢創新資源要素,促進項目、平臺、政策、金融等方面的融合協同。積極推進高層次高水平開放合作,深度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形成創新集聚、人才集聚,增強體系化創新能力。我國已形成三大國際科創中心和若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一批區域科創中心加快建設,國家實驗室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加快建設,要發揮好重大創新區域和平臺的策源功能和輻射帶動作用,強化跨組織協調,擴大對外開放。
切實加強路徑選擇
首先,加強政策制度引導,在體制機制上統籌協同。打破地區分割和行政壁壘,加快完善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統籌平臺、資金、人才等各類創新資源,完善多方聯動、融通協同的要素開放共享服務工作體系,加強優質創新資源有效集成。強化科技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體系化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各創新主體優勢互補、成果共享、風險共擔,推動創新主體資源、人才和成果開放共享。加快形成以政府投入為主,引導企業和社會力量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力度。建立地方科技、經信、發改等統籌科技與產業、平臺與項目的協同機制,以解決共性技術底層的重大科學問題為目標,構建從產業創新中凝練出基礎科學問題的機制,面向未來布局科技與產業項目,形成在更大區域更廣泛范圍內的企業出題,高校、院所聯合答題的模式。
其次,強化項目平臺牽引,在整體部署上系統推進。主動融入國家創新戰略布局,一體化部署區域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平臺和項目。圍繞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前瞻布局,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加強重大科技攻關,增強源頭創新和前沿技術策源能力,增強產業創新發展的技術支撐能力。建立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一體化組織管理機制,推動重大規劃、重大項目、重大平臺統一編制、聯合報批、共同實施。聚焦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發展需求,推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提升產業創新基礎支撐能力。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支持科技領軍企業承擔重大科研項目,與高校、院所協同攻關。由科技領軍企業牽頭成立產業創新研究院,構建上下游緊密合作、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的創新聯合體。發揮科技成果轉化聯盟作用,成立大區域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完善“母基金+引導基金+產業基金+專項資金”的科技金融支撐體系。
第三,激發創新主體活力,在產業培育上整合優化。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提升產業鏈和產業體系競爭力和影響力。編制區域未來產業發展規劃,推動實施“未來產業培育計劃”。圍繞面向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等重點方向,創新應用場景,培育和發展未來產業,建設未來產業孵化器和先導區。促進企業高新化、專精特新化發展,加快布局概念驗證中心、中試小試基地,加大首臺(套)重大裝備、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軟件等創新產品推廣支持力度,培育世界一流創新企業。
第四,推動資源共用共享,在內外聯動上融合開放。在區域內外推動創新資源開放共享,著力打造區域創新共同體。發揮區域比較優勢,以重大創新項目、重大科技平臺和重大基礎設施的跨區域共建共享為重點,推動重點產業鏈、關鍵供應鏈、優勢創新鏈跨區域布局,實現創新要素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形成內外聯動、分工協作、協同共進的區域創新體系??萍紡妳^域的原始創新成果到經濟強區域轉化落地,經濟強區域的產業技術瓶頸,放在科技強區域研發。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開放。加強創新主體開放融合,推動重大科技成果和技術創新跨區域溢出融通。充分發揮自貿區等先行先試和引領示范作用,在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方面率先與國際接軌,拓展國際合作,帶動各類創新主體開放創新。
來源: 大眾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