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是以科技創新為主導的生產力質態,“新”體現在“新業態、新技術、新要素、新范式”,“質”則表現為生產方式的根本性轉變,通過顛覆性技術突破引領生產力躍遷,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讓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支撐力量??v觀人類科技史不難發現,歷次科技突破都蘊含著顛覆性的科學發現。知識創新、科學創新拓展人類認知邊界,技術創新引領的產業革命推動了人類生產力的躍升。一方面,科技創新通過造就產業新業態,實現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質態革新,推動生產力技術變革,促進產業組織形式的深度調整,增加傳統生產要素的邊際產出,實現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另一方面,科技創新帶來的生產工具革新能推動現代產業體系的全面革新。當前,日新月異的人工智能技術加快了新質生產要素的形成,新的要素介入讓生產函數發生了新的變化,規模經濟、范圍經濟、學習效應會產生新的交叉組合和融合裂變,為要素優化配置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此外,場景驅動的科技創新模式,尤其是互聯式創新能夠消除創新端與生產端的信息壁壘,形成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雙向“正反饋”,數字孿生、產業互聯網等技術革新則能幫助企業敏銳把握、引導、創造潛在需求,提升產業運營質量與效率,促進科技成果創新與轉化。
近年來,伴隨我國在智能芯片、量子加密、可控核聚變、常溫超導、衛星導航、裝備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等基礎研發與應用創新領域的持續突破,科技創新日益展現出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蓬勃動力。江蘇圍繞16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和50條重點產業鏈建設,加快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應用步伐,實施多項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通過構建科技創新驅動的先進制造業集群方陣,打造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省域范例。這充分表明,要提升新質生產力發展水平,就必須發揮科技引領的重要作用,激發科技創新競爭優勢,提高科技創新組織效率,完善科技創新機制,提升科技創新引領能力。
當前,應加快形成研發目標明確、主體多元協同、組織效能卓越、機制日臻完善的大國科技創新競爭優勢,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主引擎作用。要通過完善前瞻性、顛覆性、共識性全球科學研究項目遴選機制,在世界性基礎研發領域實現更多“從0到1”的“點狀”突破,搶占具備“一招鮮”優勢的基礎科學研究“高峰”。同時,構建“從1到N”的技術集群式突破,鞏固技術優勢以滿足持續性創新優勢現實需求,鑄就既能“短道速滑”,又能“彎道超車”的接續創新實力。
推進政府主導、企業參與的科技創新研發主體建設。在明確各級政府在科技創新過程中功能定位的基礎上,聚焦基礎研究與“卡脖子”關鍵共性技術研究,積極開展現實應用研究,發揮政府引領科技創新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職能。同時,激發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根據科技創新市場需求,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網絡,積極參與科研開發、科技創新與成果應用,打造基于“政府+企業”的多元協同創新格局。
打通“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渠道。探索以公共科技產品供給與專業特色科研供給相結合的“雙輪驅動”創新組織,在聚焦創新鏈后端市場需求,開展制造主導型創新模式的同時,建設聚焦創新鏈前端技術供給的創造型創新組織。還應順應全球開源參與的互聯式創新潮流,匯聚全球頂尖科技創新人才,搭建團隊與政府間的“嵌入式自主”溝通機制,實現創新鏈前端基礎研發環節和后端應用開發環節人才、知識與資源的創造性融合,加快科技創新成果應用擴散。
健全科技創新機制,為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保駕護航”。建立新質生產力產業創新協調機制,聚焦量子通信、生物基因、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領域,開展跨行業共性技術研發規劃與跨領域研發政策協調,在提升“揭榜掛帥”等科研管理機制支撐作用的基礎上,鼓勵多元創新主體聚焦科技前沿開展自由探索。在科技創新相關支持政策保障方面,則要依托資本市場、產業金融與產業基金等新型金融工具,擴大科技創新的金融支持,提升長期投資資本助力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同時,完善科技創新成果評價激勵制度,賦予科研人員研發成果所有、轉讓、分配和收益權,激發科技人才的創新活力。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