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印發《2024年全省農技推廣(種植業)工作要點》的通知

      欄目:行業動態 發布時間:2024-03-19

      各市農業農村局: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省農業農村系統工作會議精神,全面提升農技推廣服務效能,著力助推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研究制定了《2024年全省農技推廣(種植業)工作要點》。現予印發,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落實。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

      2024年3月14日


      2024年全省農技推廣(種植業)工作要點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全國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的攻堅之年,也是深抓小麥等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的關鍵一年。抓好全年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助推鄉村產業發展振興,對推進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提檔升級、加快建設農業強省意義重大。今年的農技推廣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錨定“走在前、開新局”,緊緊圍繞全省農業農村系統工作會議提出的重點任務,著力提升農技推廣服務效能,全面做好技術支撐和服務保障各項工作。

      一、聚焦聚力單產提升,開展“萬人下鄉·穩糧保供”農技服務大行動,全力助推糧食穩產增產

      1.抓好行動實施。充分學習運用“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聚焦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中心任務,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以開展全省“萬人下鄉·穩糧保供”農技服務大行動為抓手,堅持全省聯動、全員出擊、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在主要糧油作物生產關鍵時期,組織省市縣鄉四級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服務,確保單產提升各項關鍵技術措施落實落地,切實解決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問題。

      2.加密農情監測。全面跟蹤糧油作物生產全過程,在小麥、玉米、大豆、花生生產關鍵時期,組織開展苗情等生產形勢考察和專家會商,分析研判全省生產形勢,研究制定關鍵技術措施。優化提升病蟲測報技術,推進測報智能化建設,完善全省病蟲監測物聯網,擴大監測覆蓋范圍。強化一類病蟲害監測預警,密切監控小麥條銹病、小麥赤霉病、玉米南方銹病、草地貪夜蛾、番茄潛葉蛾、東亞飛蝗等遷飛性、流行性重大病蟲害,準確掌握病蟲發生動態,提前發布預警。做好農田墑情監測,及時發布墑情信息,引導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中自動化墑情監測系統平臺的數據共享和信息互通。

      3.落實主推技術。大力集成推廣主要糧油作物單產提升關鍵技術。小麥重點推廣減壟增地、秸稈精細還田、深耕翻、種子優選包衣、高性能精量勻播、寬幅精播、適期適墑適量適深“四適”播種、“播前播后春季”三次鎮壓、水肥精準調控、莖基腐病“一翻一拌一噴”防控、“一噴三防”等關鍵技術。玉米重點推廣種子優選包衣、合理密植、高性能播種機導航單粒精播、密植滴灌水肥精準調控、病蟲害精準防控、化控防倒、“一噴多促”、適期機械減損收獲、抗逆減災穩產等關鍵技術。大豆重點推廣大豆單產提升“一路線”“一模式”,即“加、增、促、助、減”大豆單產提升“五步”路線、夏大豆精播壯株抗逆綠色高產栽培技術模式、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等。花生重點推廣夏直播花生輕簡高產高效栽培技術、花生種肥同播肥效后移延衰增產技術、花生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等。雜糧重點推廣麥茬稻“四減三提”輕簡高效栽培技術、甘薯“三選四改五防”綠色輕簡高效栽培技術、鮮食型甘薯水肥一體化優質高效生產技術、谷子精播輕簡栽培技術。

      4.強化培訓指導。依托基層農技推廣骨干人員培訓等,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大力開展技術培訓,不斷提升基層農技人員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在小麥、玉米、大豆、花生等主要糧油作物生產關鍵時期,適時開展各類技術指導服務活動,積極拍攝發布各類技術視頻等,指導廣大農戶落實各項關鍵技術措施。在作物生長發育關鍵時期科學制定技術意見,指導各地科學開展田間管理。舉辦全省病蟲趨勢會商暨植保植檢技術培訓班和全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暨農藥減量增效技術培訓班。

      5.開展高產攻關。實施農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黃河三角洲鹽堿地農作物綠色高效生產關鍵技術示范推廣等項目,大力開展主要糧油作物單產提升關鍵技術集成組裝、試驗示范,為單產提升提供技術儲備和支撐。聚焦重點區域、重點片區,服務指導率先突破、示范引領。積極為德州、聊城“噸半糧”市創建和噸糧縣(鎮、片)創建提供技術支持。指導小麥、玉米、大豆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縣科學制定技術方案,落實關鍵技術,確保完成指標任務。在全省開展小麥、玉米、大豆、花生高產競賽,明確競賽地塊、技術人員、攻關方案,確保取得實效。

      二、聚焦聚力拓展農業潛力空間,大力推廣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全力抓好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產業振興

      6.服務蔬菜產業提質增效。以開展設施蔬菜“千人指導 萬人培訓”農技提升行動為抓手,組織省市縣鄉四級農技人員送技術到棚,送服務進村,加快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推廣應用。優化集成推廣糧菜高效栽培、設施宜機化種植等模式,協調糧菜用地矛盾,提升土地產出率,提高種植效益。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制定不同類型老舊低效設施改造提升技術方案,推進老舊低效設施改造提升,改善設施生產條件,提高單位面積產能,穩步提升蔬菜保供能力和菜農收益。

      7.助推水果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出臺全省蘋果產業、山農酥梨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抓好《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支持棗莊石榴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貫徹落實。加快名特新優品種示范推廣和老劣低效品種淘汰更新,不斷優化品種結構。加快老劣低效果園更新改建,逐步提高傳統果園的現代化管理水平。發展現代果園,大力推廣現代集約高效栽培模式,重點推廣高光效樹形培育、水肥一體化、果實免套袋、病蟲害綠色防控等關鍵技術。推動發展設施果業,引導創新設施類型,提升設施栽培的質量和效益。

      8.服務棉花產業穩定發展。做好國家棉花大縣獎勵政策實施的技術支持。聚焦棉花布局、種植制度和種植模式調優,在全省大力推廣高產優質多抗棉花新品種和輕簡綠色高效栽培技術,在魯北和魯西北繼續推進棉花全程機械化生產和訂單生產,在魯西南繼續推進機械直播早熟棉生產,促進棉花生產高質量發展。

      9.指導食用菌產業發展振興。堅持穩規模、優布局、提品質、增效益,指導魯西及魯西南地區鞏固現有工廠化生產和大宗菇類發展優勢,逐步壯大珍稀菇類生產;魯北地區適度擴大草腐菌生產,加快鹽堿地食用菌生產技術模式集成,挖掘鹽堿地生產潛力;魯東南地區加強立體高效生產模式推廣應用,推動菌菌輪作向菌菜輪作、菌果間作發展。

      10.推動特色產業科學發展。中藥材產業。科學制訂《山東省道地藥材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指南》。落實《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聚焦金銀花、丹參、西洋參為代表的“一花兩參”齊魯道地藥材品種,大力推廣丹參大壟雙行覆膜高效栽培等一批先進適用性技術,提升中藥材供給質量。花卉產業。推廣設施生產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技術,推進種植、采收、加工、貯運等關鍵環節機械化作業,加快實現花卉生產由露天生產、手工作業向設施生產、機械作業轉型升級。煙草產業。推動出臺山東省煙草產業高質量發展意見。加大云煙301、中川208和NC系列等品種推廣力度,提高品種集中度。示范推廣KRK26,優選適宜區域、集中定點種植,加強技術完善配套。茶產業。推動出臺全省茶產業提升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6)。實施省高效特色設施農業(茶葉)提升等項目,加快發展無性系名特優茶樹良種設施栽培、綠色生態栽培等現代栽培模式,加強低產低效茶園更新改造和宜機化改造。桑蠶產業。推進蠶遺傳資源普查,編制《山東省蠶遺傳資源志》。鼓勵支持蠶種龍頭生產企業做大做強。推進桑園科學管理及養蠶機械化,做好飼料桑農牧循環體系、桑蠶人工飼料飼育的研究、熟化與推廣。指導建設萬畝鹽堿地省力、高效飼料桑種植與畜禽養殖融合示范基地。

      三、聚焦聚力辦好群眾可感可及實事,扎實履行技術服務職責,解決群眾切實利益和急難愁盼問題

      11.積極防御氣象災害。強化與省氣候中心戰略合作,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加強災害監測預警,協同做好防災減災救災。堅持“防在災害前面、救在第一時間、抗在關鍵節點”原則,根據災情發生類型、可能造成的危害等,及時組織專家研究制定防災減災技術意見,通過印發通知、拍攝技術視頻等方式,指導各地科學應對氣象災害。密切關注災情變化,及時派出專家赴災情較重地區開展抗災減災技術指導服務,幫助受災地區最大限度減輕災害損失。

      12.著力防控病蟲草害。重大病蟲防控。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蟲、重點區域、關鍵時期,堅持分類指導、分區施策、聯防聯控,堅決遏制小麥條銹病、草地貪夜蛾、玉米南方銹病、番茄潛葉蛾等遷飛性、流行性重大病蟲害暴發成災,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損失,確保小麥、玉米等重大病蟲總體危害損失控制在5%以內。抓好東亞飛蝗防控,強化“政府主導、屬地責任、聯防聯控”的工作機制,貫徹“改治并舉”的治蝗工作方針,密切監測新生宜蝗環境蝗情動態,狠治夏蝗、抑制秋蝗,確保不起飛、不成災。重大植物疫情監測防控。堅持“把好關、服好務”的原則,規范做好產地檢疫、調運檢疫,以及國外引種檢疫審批、隔離試種管理、種植期間疫情監測。強化對農作物種苗生產經營企業的檢疫監管。重點加強對蘋果蠹蛾、橘小實蠅、梨火疫病、紅火蟻、稻水象甲、腐爛莖線蟲、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瓜類果斑病等重大植物疫情監測防控,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

      13.推進農藥減量控害。著力提升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和專業化統防統治質量,促進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融合發展。集成生態調控+生物防治+理化誘控為主的綠色防控技術,開展綠色防控技術模式篩選推介,繼續示范天敵昆蟲、授粉昆蟲、灰霉病、根蛆類害蟲生物防治等成熟綠色防控技術。大力開展新藥劑、新器械試驗示范,推廣生物農藥、高效低毒低殘留、環境友好型農藥品種和植保無人機、自變量噴桿噴霧機等精準施藥機械。做好主要有害生物抗性監測與風險評估及種植業農藥使用監測調查,廣泛開展科學用藥宣傳與培訓,提升全省科學安全用藥水平。

      14.推進化肥減量增效。落實《到2025年化肥減量化行動方案》,指導各地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優化施肥結構,推廣主要作物“精-調-改-替”科學施肥增效技術。指導規范實施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做好服務組織培育、運行機制創建、技術模式集成等,整縣推進糞肥還田。指導規范實施化肥減量增效項目,做好主要農作物肥效和化肥利用率試驗、施肥狀況調查、“新技術、新產品、新機具”集成示范、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深化普及。加大對不同作物不同灌溉方式水肥一體化指導力度,堅持水肥一體化新增面積“一季度一調度”,確保完成全省新增面積50萬畝的目標任務。加強省級肥料登記管理,嚴格登記程序,嚴控有機肥原料質量,確保用肥安全。加大肥料質量監督,確保肥料安全和有效供應。

      四、聚焦聚力強化基礎關鍵支撐,加強重大技術集成推廣,全力夯實“三農”工作保障

      15.推進集成創新區域分中心建設。著力推進國家農業技術集成創新中心黃淮海區域分中心建設,建立健全運行機制,探索組建產業(行業)專家團隊,抓好基地建設管理,扎實開展試驗驗證、集成熟化和示范推廣,總結探索技術儲備、集成創新、評價驗證、協作協同機制,形成和推廣一批穩產高產、高質高效、生態安全、輕簡實用的重大綜合技術模式和全程解決方案,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16.強化重大技術協同推廣。強化國家農技推廣機構在農技推廣體系中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協同有關科研教學單位、生產主體、社會團體,做好技術攻關、集成示范、培訓指導、典型選樹等。支持鼓勵發展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培育壯大社會化科技服務力量,創新市場化農技推廣模式,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效銜接。圍繞推進農業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特別是優勢特色農業全產業鏈提質增效,著力抓好技術服務支撐。繼續實施農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項目,集成示范推廣一批引領性關鍵技術模式,破解發展中的瓶頸短板。推進與科研機構戰略合作,熟化科研創新試驗田、技術推廣示范田、產業發展樣板田工作機制。組織召開花生全產業鏈發展現場會、食用菌產業發展大會、老舊果園更新現場會等。

      17.推進鹽堿地綜合利用和耕地質量保護提升。做好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技術支撐,指導規范開展外業調查采樣和內業測試化驗,強化全程質量控制,嚴格數據審核流程,有序推進土壤普查成果編制。做好耕地質量長期定位監測,推進省市縣三級監測點標準化建設,規范開展監測點采樣檢測,編制發布省級耕地質量監測報告。以行政縣域為單位開展耕地質量年度變更調查和等級評價工作,更新縣域評價工作空間數據庫。開展鹽堿地土壤專題調查,摸清全省鹽堿地資源分布狀況。組織實施鹽堿地黃河三角洲農作物綠色高效生產關鍵技術集成推廣項目,進一步總結提煉鹽堿地治理技術模式和技術路徑。結合鹽堿地綜合利用試點項目,指導加強鹽堿耕地提升改造,推進鹽堿耕地可持續利用。指導酸化耕地治理重點縣規范開展項目建設,集成推廣調酸控酸土壤改良綜合技術模式,形成可復制可借鑒工作推進機制。

      五、聚焦聚力為政以干和樹立良好形象,突出抓好作風建設,全力提升農技推廣服務效能

      18.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充分發揮離土地近、與農民親、主陣地在農村的優勢,堅持推廣和調研相結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深入研究農村改革發展和農業技術推廣的重大理論、政策問題,及時總結反映基層的創新做法、典型經驗,全面提高農技供給和參謀服務決策質量。充分發揮全省“三農”領域專家智庫作用和全省農研系統作用,組織開展鄉村振興專項課題研究。強化農村固定觀察點管理運行,規范開展常規調查和專項調查,做好數據分析研究工作。做好《鄉村論叢》《農業知識》編印發行,打造“專業期刊+研究平臺”的農研工作發展新格局。

      19.突出抓好作風建設。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農技推廣重要指示精神,科學研判農技推廣所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目標,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性,堅定做好工作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堅持為政以干、事爭一流、唯旗是奪,充分發揮農技推廣“國家隊”“主力軍”作用,不折不扣抓落實、雷厲風行抓落實、求真務實抓落實、敢作善為抓落實,著力提升農技推廣質量,提高履職盡責成效。

      20.著力提升服務能力。依托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有效推動基層隊伍、能力、條件提升。深入實施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素質提升工程,組織各級高質量舉辦農技骨干人員培訓班,更新完善知識體系,強化支撐服務理念,不斷提升基層農技推廣服務能力。創新農技推廣形式,促進傳統宣傳推廣手段與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元素結合,精心制作《農技專家話節氣》等系列短視頻,形成線上線下、紙質數字、平面立體等多元化方式,不斷擴大技術宣傳推廣覆蓋面和接受度。加強典型引領作用,組織開展全省農技推廣服務大競賽,遴選集成創新應用和農技推廣典型案例,不斷提升全省農技推廣服務效能。

      97人妻免费视频播放_日韩少妇人妻系列无码专区_亚洲av蜜桃永久无码精品_精品Aⅴ一区二区动漫

          亚洲日本成熟女人性视频 | 亚洲v欧美v日韩v国产v | 亚洲阿v天堂在线观看 | 亚洲天堂在线播放 | 在线观看AV网站麻豆 | 在线观看国产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