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強化目標導向,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這一重要論述,明確了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的戰略意義,為新時代、新征程更好發揮企業創新主力軍作用指明了方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強化企業科創主體作用對于形成新質生產力、助推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區域經濟的發展要以創新企業的“聚”,求高質量發展的“變”。北京作為全國首個減量發展的超大城市,產業發展必須有所為、有所不為,以減量來倒逼產業結構的升級、調整,市場經營主體的科技含量要高、質量效益要好、競爭力要強。作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京亦莊是北京高精尖產業主陣地,集聚了市場經營主體9萬余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131家,國家級專精特新“某巨人”企業108家。這些高新市場經營主體的集聚效應催生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汽車和新能源智能汽車、生物技術和大健康、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等4個產業集群迅速崛起。縱觀國際科技創新歷程,創新要素、科創企業高度集聚的創新高地,通常主導著科技創新的趨勢和進程,驅動著產業和經濟的持續發展。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以新質生產力厚植首都高精尖產業主陣地,加速構筑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芯”“網聯車”“創新藥”和“智能造”。
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圍繞企業發展組織創新資源、培育創新生態、不斷提升企業競爭力,進而提升區域經濟和國家經濟的整體競爭力。
要提升“鏈主”企業組織復雜產品的能力。能否組織產出復雜產品,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生產能力和經濟實力的重要體現,這背后,實際上是知識、技術的持續沉淀和融合。“鏈主”企業集聚了高端生產要素,鏈接著上下游企業,是復雜產品生產的主要組織者。要充分發揮“鏈主”的龍頭作用,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讓它們引領產出科技含量更高、集成綜合性更強的復雜產品,帶動提升我國經濟的整體競爭力。
要提升政府組織構建產業生態的能力。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推動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打造具有特色和競爭優勢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做好關鍵領域的固鏈、強鏈、補鏈,形成以市場經營主體為重心的產業組織單元,推動區域經濟治理模式的深刻變革。
要建立多元創新主體相互貫通的制度體系。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組建任務型創新聯合體,讓企業成為科研項目的出題人,面向企業實際需求、面向產業發展方向、圍繞關鍵技術和核心環節開展科技創新,破除影響科技成果轉化和融合創新的制度性障礙。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