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黨中央、國務院的名義開展“國家工程師獎”表彰,尚屬首次,可見其規格之高、分量之重。工程師是推動工程科技造福人類、創造未來的重要力量,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山東積極推動卓越工程師培養,著力壯大產業人才隊伍,創新實施以人才鏈為總牽引,優化教育鏈、激活創新鏈、服務產業鏈的“四鏈”融合發展機制,為山東加力提速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支撐。
山東完善黨管人才工作體系和推進機制,印發《人才鏈、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工作機制(試行)》,面向海洋、先進制造、現代農業、生命科學、哲學社會科學5大領域,開展解鏈調研,梳理確定448家重點單位,建立行業領域分管省領導掛帥、主管部門牽頭、教育科技人社等要素保障部門支撐的頂格推進機制。聯動征集人才引進、培養供給、技術攻關等需求4.3萬個,明確融合主攻方向,整合人才、教育、創新鏈條工作進行統籌解決。出臺23項措施,構建形成深化“四鏈”融合的“1241”支撐體系。建立“四鏈”融合監測評價體系,構建“2+5+N”指標框架。確定18個試點創新項目,開展融合路徑創新。
圍繞產業所需、企業所求,山東優化提升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工程,面向產業創新、科技創業、現代經營管理、技能領軍等4類人才實施遴選、集聚,2023年引育省級產業領軍人才620名,屬于山東重點發展的11條標志性產業鏈人才占比達71%。創新校企人才融合機制,開展校企人才互派1066人次,通過校企共引共用方式集聚“跨鏈”人才570余名,形成“一人雙崗、就職高校、服務產業”的校企產才融合發展新格局。深入推進卓越工程師培育專項行動,進一步加大工程技術人才自主培養力度。
深化產教協同育人,山東開展職業教育與產業匹配調研,對3.4萬家規上企業人才培養需求進行梳理,形成教育供給調整匹配清單。堅持產業導向、政府推動、高校領銜,聚焦現代農業、新一代信息技術、醫養健康3個領域探索建設高等教育共同體。緊扣新興產業發展需要,2023年圍繞人工智能、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領域新增新工科專業點30個,新增山東省現代產業學院25家。各市結合優勢產業,促進駐地高校優化調整學科專業近200個,人才培養與產業結合更加緊密。
聚焦“四鏈”解鏈技術需求,山東實施關鍵技術攻關和企業技術問題解決“揭榜掛帥”升級版,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醫養健康等領域實施121個重大科技創新項目、398個合作攻關項目。實施創新創業共同體“四鏈”融合提升行動,跨部門、跨地區、跨行業、跨體制組織力量開展技術攻關,解決技術難題。將加速科技成果轉化作為“四鏈”融合的重點任務,打造集成果展示、需求發布、路演對接、轉化交易、中介服務、科技金融等功能于一體的融合平臺。高質量推進技術經理人隊伍建設,邀請技術轉移、科創投資領域專家加入“山東省高級技術經理人庫”。累計發放“人才貸”85.73億元、“人才險”39.15億元,通過“人才板”助力200余家人才企業掛牌、實現融資5.52億元。
來源: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