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廷霞
自然資源部鄉村振興辦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以深化調查研究推動解決發展難題”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把握調查研究的極端重要性,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部署要求,根據部黨組主題教育安排,圍繞部承擔的中央單位定點幫扶任務,聚焦過渡期以來自然資源定點幫扶政策措施助力鄉村振興情況,對黑龍江省海倫市,江西省贛縣區、于都縣、寧都縣、興國縣,海南省瓊中縣,西藏自治區察隅縣開展了專題調研。
幫助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幫扶縣各級黨委、政府和干部群眾對自然資源部定點幫扶工作和部掛職幫扶干部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部黨組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落實中央單位定點幫扶責任,幫助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揮了重要作用。
脫貧成果得到有效鞏固。2022年,幫扶縣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超過1.5萬元,較2020年增長超過24%。幫扶縣脫貧戶13.86萬戶,脫貧人口55.1萬人,納入防返貧監測對象的有8467戶33173人,均落實了幫扶措施,牢牢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訂單式”幫扶政策助力鄉村振興。過渡期以來,自然資源部連續3年每年制定幫扶工作計劃,針對實際需求出臺支持政策措施。每年安排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600畝專項保障幫扶縣鄉村振興用地需求,通過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調劑、跨省域補充耕地等政策措施引進幫扶資金10.65億元。同時,幫助海倫市開展黑土地保護50余萬畝;將瓊中縣納入部省合作全縣域國土空間規劃和土地制度集成創新試點;加快辦理寧都縣梅江灌區等用地預審,保障重大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落地;指導興國縣積極探索市場化方式推進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入選省級典型案例;移交于都縣實景三維建設項目成果,為產業布局、鄉村建設等提供地理信息數據支撐;與贛縣區共建部工程技術創新中心應用示范基地,完善稀土礦業發展布局及產業規劃建議。此外,自然資源部會同國家林草局共同制定定點幫扶西藏察隅縣“十四五”時期工作方案,推動察隅縣高原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聚焦鞏固“三保障”成果,扎實辦好民生實事。中國地質調查局鞏固飲水安全保障成果,持續開展334口扶貧水井、11處安全飲水示范工程技術維護,為16.2萬人飲水安全、1.7萬畝農田灌溉提供保障。地質災害防治項目資金向幫扶縣傾斜,每年汛期派出技術專家開展應急值守,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教育幫扶累計投入近500萬元,惠及幫扶縣近4000名學生。幫扶工作協調“加油木蘭”項目提供醫療服務,惠及1.5萬名脫貧群眾;協調捐贈應急防疫物資,與幫扶縣共克時艱。
因地制宜,幫助大力發展特色產業。自然資源部結合幫扶縣實際需求,累計投入幫扶項目資金3000余萬元,支持發展農產品加工、特色種植養殖、農技服務、紅色旅游等40余個鄉村產業項目,形成海倫大豆、贛南臍橙、新偉茶葉等一批“叫得響”的特色品牌;支撐建成一批富硒農產品基地,40余萬脫貧群眾直接受益;協調幫扶縣優質農副產品登上極地科考船,提升品牌影響力;幫助上線電商平臺,拓寬產品銷售渠道,累計采購幫銷3.3億余元;會同幫扶縣引進光伏發電、礦業開發等企業和產業項目,幫助招商引資4.53億元。
黨建引領,持續激發內生動力。自然資源部20個司局單位的黨支部先后與19個農村黨支部開展黨建結對,累計捐款捐物價值188.65萬元,近400人次到結對村開展聯村幫扶;累計向幫扶縣選派9名掛職幫扶干部、6名駐村第一書記和4名基層鍛煉干部,帶動群眾脫貧致富;每年制定培訓計劃,累計投入培訓經費約300萬元,幫助培訓基層干部人才1.3萬人次,組織基層干部“走出去”學習鄉村振興先進經驗。
四級聯動”精準對接需求
提升政策支持精準度
過渡期以來,自然資源部在推進定點幫扶實踐中,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典型經驗做法,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
強化“四級聯動”工作機制,制定“訂單式”幫扶政策。精準對接需求,部、省、市、縣自然資源部門“四級聯動”,出臺并推動落實自然資源支持政策措施,有效提高政策支持精準度。過渡期以來,在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用地計劃指標、生態保護修復、地質災害防治、地質調查等方面累計提出82項幫扶政策,充分發揮自然資源要素保障作用,助力鄉村振興。
形成部省幫扶合力,實現“1+1>2”幫扶效果。黑龍江省、海南省自然資源系統單位將省直單位幫扶點調整到部幫扶縣。黑龍江測繪地理信息局、黑龍江省自然資源廳分別派出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部系統駐海倫市幫扶干部達9人;在江西省贛州市專門成立部贛南老區鄉村振興發展中心,省廳、市局抽調7名專職工作人員負責組織實施贛南四縣區幫扶工作。海南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創新試點“包鎮幫村”幫扶模式,派出4名駐村工作隊員,制定幫扶行動實施方案,集中部省資源優勢,共同推動幫扶政策措施落地見效。
發揮行業優勢,“各顯神通”打造幫扶品牌。中國地質調查局在幫扶縣圈定富硒土地500余萬畝、找水打井300余口、排查地質災害隱患點1000余處,形成“地質調查+”助力鄉村振興特色品牌。依托極地考察戰略影響力,授予瓊中縣、海倫市“極地科考農副產品供應保障基地”稱號,助力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此外,持續捐資助學、黨建結對,形成南北極學生夏令營教育幫扶品牌和抓黨建促振興特色品牌。
堅持邊調研邊發現問題邊解決問題
自然資源部鄉村振興辦堅持邊調研、邊發現問題、邊解決問題。對于部幫扶政策落實不平衡,拓展創新幫扶舉措不夠,助力鄉村振興依然任重道遠等問題,有的已經得到解決,有的正在推進落實,有的需要建立長效機制持續用力。
在定點幫扶政策落實方面,加強督促指導,確保自然資源幫扶政策落地見效。一是啟動自然資源幫扶政策成效評估,全面評估過渡期以來部出臺的幫扶政策實施效果,督導傾斜支持項目加快實施。二是舉辦幫扶縣自然資源幫扶政策培訓班,提高基層干部用好用活幫扶政策的能力。三是加大地質調查工作力度,助推幫扶縣溫泉康養、富硒農業、生態地質旅游等特色產業發展。
在統籌各方資源、拓展創新幫扶舉措方面,持續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完善工作機制,協調海南省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結對幫扶瓊中縣紅毛鎮番響村。二是發揮專業優勢,幫助海倫桫欏玉入選“中國美麗化石”名錄,支撐贛縣區天然富硒土地、地質文化村認定,助力產業發展。三是動員社會力量,在福建省泉州市開展基層干部培訓,推動“加油木蘭”項目在海倫市落地。四是對接科普資源,組織幫扶縣30名中學生參加上海極地夏令營活動,向興國隆坪中心小學捐贈30萬元和圖書,深化教育幫扶。五是做好掛職干部輪換后工作銜接,在贛州市召開定點幫扶工作推進交流會。六是與幫扶縣加強工作協同,落細落實各項幫扶政策措施。
在持續深化定點幫扶工作方面,久久為功助力鄉村振興。一是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今年以來,自然資源部派出3名駐村第一書記,部13個司局單位同15個農村黨支部開展黨建結對幫扶,幫助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二是印發《2023年自然資源定點幫扶培訓計劃》,目前已按計劃培訓鄉村基層干部人才550人。三是落實2023年產業幫扶項目資金1200萬元,重點支持幫扶縣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引入市場化機制幫助產業可持續發展。四是發揮專業優勢,指導村莊規劃編制,盤活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指導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
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是調查研究的意義與價值所在。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工作是一項重大政治任務,自然資源部鄉村振興辦將堅決扛起部定點幫扶政治責任,走深走好群眾路線,堅持問題導向,不斷優化完善幫扶政策舉措,做好調研成果轉化運用的“后半篇文章”,確保部定點幫扶工作取得實效,助力幫扶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作者系自然資源部鄉村振興辦主任。經作者同意,本調研報告有刪減,標題為編輯所加。)
來源:《中國自然資源報》自然資源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