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專利布局?
在專利布局之前,我們要明白什么是專利布局?專利布局,布的是什么局?
專利布局簡言之,是指企業綜合產業、市場和法律等因素,對專利進行有機結合,涵蓋了企業利害相關的時間、地域、技術和產品等維度,構建嚴密高效的專利保護網,最終形成對企業有利格局的專利組合。
作為專利布局的成果,企業的專利組合應該具備一定的數量規模,保護層級分明、功效齊備,從而獲得在特定領域的專利競爭優勢。
專利布局涉及的層面非常廣泛,有效的專利布局可以為企業創造實際營收效益,例如技術標準、產業標準、企業產品技術標準等技術授權模式,為企業帶來實質效益,或從專利訴訟角度來看,更可讓企業有效排除競爭而鞏固市場,例如2010年開始的蘋果手機專利訴訟世界大戰,可知專利布局對企業影響非常大,不能僅從專利申請的角度出發,更需要從企業經營管理的角度思考。
有效的專利布局可以轉換成具體資產(如企業并購或技術交易),同時體現企業技術價值,讓企業除了從產品上創造營收,更可以透過專利快速切入市場,并創造不同程度的市場競爭優勢。專利可以讓企業發揮技術應用最大價值,使得技術應用的速度和成本也相對比直接將技術導入市場更快和更低。
簡而言之,就是透過專利布局讓技術、產品與企業變得更有價值。
二、專利布局的目的是什么?
在進行布局之前,我們要先明確專利布局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保護市場,保護核心技術或者產品,破除市場壁壘?還是打擊競爭對手?不同的目的,在專利布局策略上就要有與之相對應的做法。
專利布局的核心思維是企業競爭策略,根據技術與資源優勢,具體展現在專利布局策略上,專利布局策略影響層面很廣,實際操作上也非常復雜,不能單單只從申請角度出發。
三、專利布局的方法有哪些?
實際上專利布局的方法有很多種,受布局思維所影響,不同面向切入,手段方法和效果也會有所差異。
1、專利矩陣布局法
這是常用的布局方法,建立 “技術組件-功效”矩陣,列出必要和最多容許范圍的技術組件和技術特征與功效,以最少必要技術組件為技術系統布局法,拆解技術方案的組件組合,找出技術組件屬性與功能特色,根據技術特征與其等效功能,在同樣能解決技術問題的基礎上,提供多種系統性的技術方案組合。
2、 技術因果布局法
這是針對研發技術項目的部分,結合解決技術問題的工具,從定義問題開始挖掘問題組合,根據不同的問題提供對應的解決方案,再由這些解決方案切入,進行專利布局。適合的專利布局策略,例如前面的圍墻型、包圍型與組合型。
3、技術組合(問題-方案魚骨雙組合)布局法
這是將技術問題與技術特征整合的魚骨圖,這是從專利信息分析的角度反向運用而成。通常會根據市場現有情況進行分析與組合,在結合申請專利的技術特征進行配置,通常使用在資源較少的精準型布局策略上,例如前述的阻絕型、策略型與包圍型。
4、技術趨勢布局法
這是從技術發展方向與技術趨勢的角度來看,進一步結合技術趨勢預測法,可以更有效地進行專利布局,甚至提供研發管理層有效的競爭策略依據,例如三星透過技術趨勢分析預測競爭對手。技術趨勢分析和技術趨勢預測通常會結合一些技術發展模型,技術發展模型有數十種,不同的類型其改變特征與發展方向都會有所差異,結合市場專利信息分析,可以縮小預測差異,提供可靠的技術趨勢預測精準度。
5、創新式專利回避布局法
這是在進行完整的自由實施檢索分析后,才適合使用的手段。和傳統專利回避手段不同的地方在于,這種創新式專利回避布局法難度較高,需要將侵權判斷與創新工具整合,才有辦法比傳統僅提供回避概念而產出更具體回避方式(技術回避方案),評估并驗證這些技術回避方案后,再進行專利布局。從產品技術開發的角度來看,這個方法需要的資源最少,效果最直接,速度最快,但需要熟悉專利侵權判斷與創新工具應用實務經驗的專家來執行。
四、總結
專利布局的捷徑就是緊隨企業商業優勢。從方法論上來說,首先分析企業現狀,找到企業優勢,用專利布局支撐企業發揮優勢,才是專利布局價值最大化的思考路徑。
企業的全流程無非主要是研發、采購、生產、銷售,那么從這四個方面了解企業自身的情況則是第一步。完成了企業內部情況了解,還需進行外部信息的調研,產業鏈、專利分析、市場調研、競爭情報搜集、政策環境支持等。通過內外部信息調研,橫向比對行業趨勢、企業自身及競爭對手,結合企業商業模式,挖掘企業優劣勢,優/劣勢分別相對是什么。
兩步基礎的分析工作做扎實,第三步才是通過專利布局,將相對優勢轉換為絕對優勢,利用時間、地域、技術、產品、專利類型甚至專利運營規劃,將企業的技術資產、運營優勢做權利固化,對企業的商業優勢揚長補短。
知識經濟時代,對于專利的認識,我們不能僅停留在注重數量,更需要認識到,沒有專利布局的技術創新猶如一盤散沙。專利布局是知識產權保護的核心,經過了專利布局后的技術創新,才能在廣闊的天地,立于不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