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技術側重
專精特新突出特殊性和專業性
高新技術強調創新性與應用性
專精特新企業
“專精特新”技術以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專業性為特點,往往針對特定的領域,對特定的技術進行深度的研發和運用,對技術水平和專業技能的要求都比較高。
像騰訊,專注于“專精特新”的科技,在網絡上獲得了極大的成功。騰訊在即時通訊,游戲,支付等方面都運用了精細的科技手段,同時也在不斷的引進新的科技手段,比如 AI,區塊鏈等等,使得騰訊的市場占有率和利潤率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高新技術企業
“高新技術”企業更注重技術的創新性和應用性,往往在各個方面得到廣泛的應用和普及。例如,蘋果公司開發的“高新技術”,已經在智能電話市場上獲得了極大的成功。蘋果的移動電話配備了高級的處理器、高清晰度的顯示屏,并持續推出新的科技產品,比如面部識別等。
但是,“專精特新”與“高新技術”的區別并不在于二者之間的對立,而在于二者之間的相互補充與共同發展,共同促進科技進步與社會發展。
02應用市場
市場定位 市場需求
市場發展存在差異
“專精特新”和“高新技術”的區別不僅在于技術上的側重,還在于其適用的市場上的差異。
專精特新企業
“專精特新”一般針對某個特定細分市場。這些技術在市場上的應用范圍相對較窄,但是其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具有高度的專業化和差異化,可以很好地滿足客戶的專業和質量需求。所以,“專精特新”的產品更多的是以高端為主,以小眾為輔,而且價格也通常較高。
對于企業“專精特新”技術的培養分為四個梯度——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的佼佼者,是專注于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優的排頭兵企業。
《“專精特新政策”研究報告》指出,截至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公布, 近3200家企業專注于制造業領域。在細分行業中,設備制造儼然成為企業創新發展的主陣地,在制造類企業中占比約41%。
高新技術企業
“高新技術”是一種適用范圍較廣、市場適應性較強的產品。“高新技術”是一種應用面廣、適應面廣的技術,很多技術在工業上都是革命性的,所以它的市場潛力很大,競爭也很激烈。
2022年,由和企服公司公布的《全國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領域和規模占比現狀分析》中,“高新技術”企業在我國的分布情況為:
電子信息(28.14%)、先進制造與自動化(26.97%)、新材料(13.99%)、高技術服務(12.66%)、生物與新醫藥(7.73%)、資源與環境(5.44%)、新能源與節能(4.39%)、航空航天(0.67%)。
從市場定位和市場需求來看,不難看出“專精特新”與“高新技術”的區別。企業在進行技術研發時,必須考慮到自身的實力、市場的需求、市場的競爭狀況等多種因素,對這些因素進行綜合考慮,才能作出正確的決定。
03賽道選擇
關注技術成熟度 投資成本
競爭對手 市場需求
“專精特新”與“高新技術”的區別在于技術和市場,而企業的考慮則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從企業的角度來看,“高新技術”與“專精特新”技術在企業中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對企業來說,運用“專精特新”的技術,可以在某一特定的領域內,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從而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采用“高新技術”的企業也能夠更好地抵御市場競爭和技術變革的風險,更快地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從而獲得更大的市場占有率和盈利能力。在規劃相關的賽道的時候,企業應該考慮到下面的一些因素。
1.技術成熟度
當一家企業的技術相對成熟,但在某一領域尚待突破時,該企業可以選擇“專精特新”,也就是對某一領域的技術進行深入的研究,對某一領域的產品或服務進行創新,以滿足市場的需求。如果是一個剛剛起步的行業,從零做起的話,也是“高新技術”了,但需要成立滿一年以上。如果是老企業通過專利、科技立項、研發等生產高新技術產品,依然是高新技術概念,高新技術企業申報企業主要產品需要屬于國家規定的高新技術企業領域,這個需要知曉。
2.投資成本
“專精特新”技術的選擇,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開發,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因此,投資費用是很大的。而“高新技術”的研發成本較高,但由于研發的產品具備先進性,具有較大的市場發展空間和較高的利潤率。
3.競爭對手
在某一領域已經有相當實力的競爭者,技術成熟度高的,可以采用“專精特新”的技術,突出產品或者服務的特點,進入小眾領域。如果這個行業的競爭者不多,你可以選擇在這個行業里做一個“高新技術”的領頭羊。
4.市場需求
“專精特新”技術的選擇,必須對市場需求有深刻的理解,所開發的產品和服務必須與市場需求相一致,才能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選擇“高新技術”企業時,要充分考慮到市場的未來發展要求,并對其發展趨勢進行最大程度的預測,從而為企業的研發工作提供科學的指導。
總之,“專精特新”技術和“高新技術”技術,都要在實踐中根據各自的特點、優勢,充分發揮各自的潛能,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04認定優勢
稅收優惠 資金扶持
科技創新支持
專精特新”和“高新技術”企業可以享受政府的稅收優惠、資金扶持、科技創新支持等多項扶持政策。其較高的技術含量和市場前景,也容易獲得風險投資、股權投資、債務融資等各類投資渠道的資金支持。同時,還能獲得人才、知識產權、管理和服務等方面支持,在市場推廣方面亦存在較大優勢。
專精特新企業
2021-2025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100億元以上獎補資金,引導地方完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務體系,分三批(每批不超過三年)重點支持1000余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以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獎勵標準為例:
已被認定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獎勵600萬元/家,每年200萬元。此外,還在企業培育、政策支持、服務開展、環境優化等方面給予支持。由于政策有即時性,各省市區補貼政策略有差異。
高新技術企業
稅收優惠
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可享受15%(認定前為25%)的優惠稅率。比普通企業稅率降低了10個點,相當于在原來25%的基礎上降低了40%。
資金獎勵
經認定的高新企業更容易獲得國家、省、市各級的科研經費支持和財政撥款(最高的有百萬)。由于政策有即時性,具體補貼金額,以各地的實際補貼金額為準。
重點研發資金支持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是申請很多各級相關政府資金的必備條件之一,申報各類專項資金、補貼更加便利,容易獲得VC的投資和各大銀行的貸款。
項目研發費用加計扣除
當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報銷。
資本市場
高新企業認定是新三板上市的必備條件。高新技術企業更容易獲得投資商的青睞,非常有利于融資和上市。
有助招投標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將有效提高企業科技研發管理水平,重視科技研發,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提供有力的資質,極大地提升企業品牌形象,無論是廣告宣傳還是產品招投標工程,都將有很大的幫助。
免征、減征企業所得稅
高新技術企業符合條件的技術轉讓所得免征、減征企業所得稅。一個納稅年度內,居民企業技術轉讓所得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免征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很多地方還出臺了土地使用稅減免政策。
辦公地址改善
高新技術企業可優先獲得辦公及工業用地的獲批,很多地方還可以免費用地。
資產折舊
高新技術企業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允許加速折舊的固定資產包括:
(1)由于技術進步,產品更新換代較快的固定資產;
(2)常年處于強震動、高腐蝕狀態的固定資產。采取縮短折舊年限方法的,最低折舊年限不得低于有關規定。
品牌宣傳
高新技術企業對于任何企業都是一個難得的國家級的資質認證,對依靠科技立身的企業更是不可或缺的硬招牌,其品牌影響力僅次于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免檢產品。
05布局策略
“專精特新”和“高新技術”
在政策優惠,市場推動下,企業該如何合理布局,讓優勢最大化至關重要。
專精特新企業
專精特新”,是“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的縮寫。擁有各自的“獨門絕技”,在細分領域建立了競爭優勢,具備一定話語權。專精特新企業可以通過專注于某一特定領域,掌握相關技術并在此領域內做精做專,提高產品或服務的質量和差異化競爭力,從而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和利潤。
北交所上市公司在“專精特新”的道路上發掘投資機遇的能力不可小覷。北交所自成立之日起,就被賦予了“專精特新、服務小企業”的企業精神,其戰略定位非常明確,即以支持中小企業的創新發展為重點,以建設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創新型基地為目標。“專精特新”專注于成長型和中小市市值的新制造企業,企業規模主要集中在中小市值,與北交所完全一致,在風格、定位和市值上都有很高的一致性。
高新技術企業
“高新技術”適用范圍比較廣。從事電子與信息技術、生物工程和新醫藥技術、新材料及應用技術、先進制造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現代農業技術、新能源與高效節能技術、環境保護新技術、海洋工程技術、核應用技術及與上述十大領域配套的相關技術產品等的一種或多種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和技術服務的企業叫做高新企業。這些公司的資本和資源一般都比較充裕,能夠在創新領域找到新的商機。
發展“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技術,對國家和企業都是一項意義深遠的戰略任務。一些專家認為,高科技企業的認定,在提升企業的科技含量、提升企業的品牌和形象的同時,也會增加企業的市場價值;而“專精特新”則是解決“卡脖子”的一把“尖刀”,它能在“縫隙市場”中精確定位,在不同的細分市場中形成競爭優勢,將“斷點”和“堵點”有效地聯系起來。
總之,對于企業來說,專精特新和高新技術這兩者結合起來效果更佳,它們都具有各自的優勢,而且沒有任何沖突,企業可以同時申請獲得,這兩者可以相互促進。如果高新技術企業具有符合專精特新企業或小巨人企業的特征和條件,可以積極申請認定。這不僅可以獲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還可以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知名度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