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
到2025年,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知識產權保護更加嚴格,社會滿意度達到并保持較高水平,知識產權市場價值進一步凸顯,品牌競爭力大幅提升,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3%,版權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7.5%,知識產權使用費年進出口總額達到3500億元,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到12件。
到2035年,我國知識產權綜合競爭力躋身世界前列,知識產權制度系統完備,知識產權促進創新創業蓬勃發展,全社會知識產權文化自覺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參與知識產權全球治理的國際合作格局基本形成,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識產權強國基本建成。
2、知識產權強國建設試點示范
開展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范城市、強縣建設示范縣、強國建設示范園區評定。在項目安排、政策傾斜等方面加大投入。
3、國家知識產權優勢和示范企業
國家知識產權局將進一步加大優勢示范企業培育工作力度,突出高質量導向,強化政策支持與協同,定期組織開展測評,促進企業知識產權運用效益和競爭優勢持續提升,有力支撐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開展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示范工作,組織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和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申報。加強對優勢示范企業的聯系、指導和服務,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出臺配套支持政策。
4、中國專利獎
獲得中國專利金獎、中國外觀設計金獎的,給予每項50萬元的獎勵;獲得中國專利銀獎、中國外觀設計銀獎的,給予每項20萬元的獎勵;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中國外觀設計優秀獎的,給予每項10萬元的獎勵。
5、省級專利獎
山東省專利獎每兩年評選一次。每屆授予特別獎不超過2項、一等獎不超過20項、二等獎不超過30項、三等獎不超過60項,其中授予發明專利的獎項數量不少于授獎總數的70%;山東優秀發明家獎按照中央批復數量評選。
獲得山東省專利特別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的,分別給予每項50萬元、20萬元、10萬元、5萬元的獎勵;對獲得山東優秀發明家獎的個人,給予2萬元的獎勵。
6、知識產權鑒定
到2025年,形成較為完善的知識產權鑒定工作管理機制,建立多層次多類型的知識產權鑒定標準體系,知識產權鑒定機構規模合理、技術領域覆蓋面廣、專業化規范化水平明顯提升,知識產權鑒定的應用范圍更加廣泛,對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技術支撐作用更加突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本地知識產權鑒定機構和鑒定人培養力度,建立健全本地知識產權鑒定工作體系。
7、專利導航
爭取到2025年,專利導航項目規劃設計、資源保障和成果應用進一步加強,財政投入專利導航項目管理制度措施更加完善,各地區建成一批比較成熟的專利導航服務基地,構建起特色化、規范化、實效化的專利導航服務工作體系,專利導航產業創新發展重要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建立重點產業專利導航工作對接機制;實施重點產業專利導航項目;開展重點產業專家咨詢活動;加強專利導航服務基地建設、人才培養;構建專利導航成果共享機制、成果發布機制、成果運用資源對接機制。
8、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建設
到2025年,在全國范圍內遴選20個左右的城市(地區)完成建設工作。對于示范區建設城市(地區)和認定的示范區,制定并動態調整政策清單,從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人才隊伍建設、資源供給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
9、知識產權助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
深化實施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推進工程,助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推動更多中小企業走好“專精特新”發展之路,充分運用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專精特新”獎補資金、知識產權相關資金等,將各類知識產權服務納入地方服務券、創新券產品名錄,重點惠及各級優質中小企業。
10、專利開放許可試點
鼓勵各省份根據本省份專利供給與需求的不同優勢,有重點地部署試點工作。各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城市、國家知識產權試點示范高校和優勢示范企業要按照試點工作方案主動配合開展試點工作,鼓勵其他高校院所、中小企業等各方積極參與試點,并制定以下支持措施:
(一)給予業務指導。國家知識產權局與教育、工信等相關部門加強政策協同,引導高校院所、中小企業積極參與試點;及時推廣試點經驗,對試點工作涉及的信息核查、評估定價、交易保障給予支持、指導與協調。
(二)與法定制度優先銜接。對各地試點中質量高、市場前景好或已達成許可意向的專利,支持其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法定專利開放許可聲明。國家知識產權局將在制度全面實施后,依法快速予以審查公告。
(三)宣傳推廣典型經驗。適時遴選并公開發布一批試點經驗或典型案例,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政務微信公眾號、中國知識產權報等途徑進行宣傳推廣。對試點成效突出的,給予通報表揚。
11、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
到2025年,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階段性目標任務如期完成,知識產權領域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顯著提高,知識產權事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有效支撐創新驅動發展和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有力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提高知識產權轉移轉化成效;構建便民利民知識產權服務體系;推進知識產權國際合作服務開放型經濟發展;推進知識產權人才和文化建設夯實事業發展基礎。
12、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入園惠企
到2023年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政策可及性和服務便利度大幅提升,產業園區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服務的普及面顯著擴大,被質押專利的實施率明顯提高,100個以上產業園區的知識產權質押項目數和質押融資金額年度增長率在20%以上,新增上萬家中小微企業利用知識產權實現融資。
聚焦“入園”和“惠企”,以服務和指導產業園區為主,兼顧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面上工作。對成效顯著的地方給予一定的支持傾斜和宣傳報道。
13、企業知識產權保護
選取企業關注視角,從戰略規劃、人力資源、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產品研發、生產及供應鏈和法務管理等方面,闡述在企業運行各環節、各階段如何開展知識產權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