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的區別是什么?在所有制造型企業中,生產車間都處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數字化車間與智能化工廠都是高科技的產物,那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的區別是什么?
今天我們就從4大角度來解析,什么是數字化車間,什么又是智能工廠。
NO.1 本質不同 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在定義上非常相似,數字化車間也一定程度上包含在智能工廠的定義范圍之內。 本質上來說,智能工廠是利用各種現代化的技術,實現工廠的辦公、管理及生產自動化,達到加強及規范企業管理、減少工作失誤、堵塞各種漏洞、提高工作效率、進行安全生產、提供決策參考、加強外界聯系、拓寬國際市場的目的。 而數字工廠,是指在計算機虛擬環境中,對整個生產過程進行仿真、評估和優化,并進一步擴展到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的新型生產組織方式。 現代數字制造技術與計算機仿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主要作為溝通產品設計和產品制造之間的橋梁。 NO.2 組成不同 智能化工廠一般來說,由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大部分組成:樓宇自控系統、生產過程監控系統、工業電視監視及保安電視監視系統、 防盜報警系統、停車場管理系統、一卡通智能化管理系統、 公共廣播系統、綜合布線系統、計算機網絡系統、系統綜合以及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系統等等。 而數字化車間則重點在于制造過程的數字化,比如生產領域中車間、生產線、單元等不同層次上設備、過程的自動化、數字化和智能化。 NO.3 特點不同 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最大的區別和聯系就在于其特點不同。智能工廠的主要特點為具備自主能力,可采集、分析、判斷、規劃;通過整體可視技術進行推理預測,利用仿真及多媒體技術,將實境擴增展示設計與制造過程。 工廠的系統中各組成部分可自行組成最佳系統結構,具備協調、重組及擴充特性。系統同時具備了自我學習、自行維護能力。 智能工廠或者說智慧工廠,根本目的在于實現人與機器的相互協調合作,其本質是人機交互。 而數字化車間相比于智能工廠的自主能力,則更關注解決制造能力自治的問題。 在底層制造裝備方面,設備制造商不僅需要持續在提升設備本身高速、高精、高可靠等性能方面不斷取得進展,同時也越來越重視設備的感知、分析、決策、控制功能。 比如各種自適應加工控制、智能化加工編程、自動化加工檢測和實時化狀態監控及自診斷/自恢復系統等技術在生產線工作中心及車間加工單元中得到普遍運用。 NO.4 管理方向不同 正如上文所說,智能工廠在一定程度上是包含數字化車間的,更傾向于包含智能設計、管理、生產和服務以及系統集成的頂層設計。 而數字化車間則更需要關注具體執行的層面,包括車間計劃調度、工藝執行管理、生產質量管理等,是接收智能工廠的指令信息,并向其反饋信息。 數字化車間建設是智能制造的重要一環,是制造企業實施智能制造的主戰場,也是制造企業走向智能制造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