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支點。今年8月,國務院印發意見,賦予山東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重大使命。11月6日下午,第五屆中國企業論壇發布的《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報告》指出,山東將高水平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努力在新階段新征程展現更大作為、作出更大貢獻。
“支持山東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是黨中央提出‘雙碳’戰略以來,全國第一個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戰略布局;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以國發文件賦予山東的重大戰略使命。”省發展改革委主任孫愛軍說,將扎實推動先行區建設各項任務落地落實,重點突出“五個聚焦”。
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造全國區域創新中心。突出戰略科技力量建設,高質量建設海洋國家實驗室,構建完善“1313”四級實驗室體系,打造新型研發機構群;突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每年實施一批重大“技術攻關+產業化應用”項目,力爭5年取得150項填補國內空白的重大牽引性成果;突出創新主體培育,實施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雙倍增”計劃,力爭5年內實現高新技術企業總量翻番;突出高端人才引育,打造全國重要的人才集聚高地和科創策源地。
聚焦深化動能轉換,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著力提升傳統產業,“一企一策”推進智能化改造,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質量提升行動,建設世界級先進鋼鐵和綠色化工產業集群,建成世界一流的基礎產業戰略基地;著力突破新興產業,集中打造11條世界級產業鏈、200家以上產業生態主導型“鏈主”企業,集中培育壯大7個國家級、50個以上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布局建設空天信息、磁懸浮、元宇宙等未來產業示范園區;著力深化數字賦能,打造海爾卡奧斯、浪潮云洲、橙色云、藍海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高質量建成國家工業互聯網示范區,集中培育先進計算、新型智能終端、超高清視頻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力爭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比實現翻番。
聚焦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擴大“外電入魯”規模,建設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海上光伏、膠東半島核電、魯北鹽堿灘涂地風光儲輸一體化、魯西南采煤沉陷區“光伏+”等五大清潔能源基地;堅持嚴控“兩高”、優化其他,對“兩高”項目實施清單管理、分類處置、動態監控,嚴格落實“五個減量”替代,深入實施新一輪“四增四減”行動;堅持穩妥有序控碳減碳,“一業一策”推進碳達峰十大工程,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碳匯補償和交易機制,穩步推進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
聚焦落實重大戰略,協同推進城鄉陸海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嚴格落實“四水四定”,加快構建現代水網,實施東平湖、南四湖等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創建黃河口、長島國家公園,加強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建設黃河下游生態廊道,建設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編制濟南都市圈、青島都市圈發展規劃,實施新一輪突破菏澤、魯西崛起行動,扎實推進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省級新區建設;全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確保糧食產能穩定在1100億斤以上,培育百億級、千億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全力爭當海洋強國排頭兵,實施海洋強省建設行動,打造山東半島世界級港口群,培育海工裝備、海洋生物醫藥、海水淡化等新興產業集群,實施現代漁業“藍色良種”工程,建設國家深海基因庫,建成全國海洋經濟引領區。
聚焦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全面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健全支持民企改革發展政策,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完善現代流通體系,打造一批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提升對外開放新優勢,深度融入“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全面提升上合示范區建設水平,實施自貿試驗區2.0版,創建中日韓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加快建設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推動跨境電商、境外經貿合作區提檔升級,擴大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儒商大會等影響力;全面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深入開展“雙全雙百”工程,加快建設“無證明之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努力打造最優政策環境、法治環境、政務環境、金融環境、人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