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是推動新時代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建設的綱領性文件。《決定》對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進行了全面部署,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決定》精神,加快推進科技創新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提供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
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是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本質要求
舉國體制是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制度優勢的集中體現,是我國科技創新實現歷史性轉變、取得歷史性成就的重要法寶。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是在新的發展形勢和發展要求下,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戰略性制度安排。構建新型舉國體制,要遵循科技創新規律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做好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集中力量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做到全國一盤棋。
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是構建新型舉國體制的關鍵載體。經過70年的發展,我國已經擁有一支高水平戰略科技力量,在推動我國科技創新事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建設新型舉國體制的核心骨干力量。當前,我國科技創新正處于加快整體躍升、實現引領發展的關鍵階段,必須進一步夯實自主創新的物質技術基礎,加快建設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的創新基礎平臺。以國家目標和戰略需求為導向,瞄準國際科技前沿,集中優勢科技資源,在一些重大創新領域布局一批體量更大、學科交叉融合、綜合集成的國家實驗室,組織具有重大引領作用的協同攻關,形成集群優勢,率先實現重點突破,進而引領帶動和加速提升我國的科技綜合實力。
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是構建新型舉國體制的重要抓手。要從長遠的戰略需求出發,進一步聚焦目標、突出重點,部署一批體現國家戰略意圖、關系國家全局和長遠的重大科技項目、關鍵核心技術攻堅任務,與已經部署的重大項目形成梯次接續的系統布局。以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為牽引,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為主體,充分調動和發揮高校、企業、社會等各方面創新力量,形成開放合作、協同攻關的新格局,加快產出一批戰略性技術和戰略性產品,開辟新的產業發展方向和重點領域,培育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支撐創新發展的先發優勢,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中國科學院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將努力在國家實驗室建設中起到核心、領銜作用,進一步加強優勢資源整合,協同國內相關領域創新力量,加快建設成為我國最大、最具優勢特色的國家實驗室。進一步強化建制化優勢,積極發揮在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方面的生力軍作用,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解決一批“卡脖子”短板問題。以科創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重點,與高校、地方、企業建立更加緊密的協同合作,努力在新型舉國體制建設中先行先試、實踐探索、走出新路子。
健全完善支持基礎研究、原始創新的體制機制,是加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前提
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是實現重大技術突破、搶占知識產權高地的基礎,也是體現一個國家科技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進入21世紀以來,各主要學科領域在理論體系、重大問題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進展,呈現出持續加速的態勢。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機遇,必須打好基礎研究這一事關我國科技長遠發展的根基。《決定》明確指出,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健全鼓勵支持基礎研究、原始創新的體制機制。
要從我國國情出發,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堅持“兩條腿”走路。一方面,要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從中發現重大科學問題、解決好這些問題,以應用研究帶動和提升基礎研究的原創能力。另一方面,也要鼓勵科學家樹立創新自信,瞄準前沿重大科學問題,特別是重大新興交叉方向,開展基于好奇心驅動的自由探索,努力在原創發現、原創理論、原創方法上取得更多重大突破。
進一步明確加大基礎研究投入的機制。目前,我國基礎研究投入占比明顯偏低,嚴重制約了原始創新能力的提升。要根據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的特點和規律,加大中央財政對基礎研究長期持續穩定的支持力度。強化競爭擇優,不搞大水漫灌,重點支持創新能力強的科研機構和優秀科技人才,重點建設一批具有先進水平的跨學科創新基礎平臺和設施,重點布局一批重大前沿交叉項目。同時,也要積極探索多元化的投入機制,鼓勵和引導企業、社會重視和加強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和支持。
中國科學院作為我國基礎研究的中堅力量,將緊緊圍繞機構、項目、人才三條主線,統籌布局,積極探索基礎研究政策特區建設。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的要求,穩定支持一批高水平的卓越創新中心,加快建設一批國際一流科研機構。部署實施基礎前沿科學研究計劃和一批“從0到1”的原始創新項目,嚴格遴選優秀項目試行“5年+5年”支持模式,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引領作用的重大創新方向。遴選支持一批有潛質的優秀青年人才,瞄準科技前沿,甘坐冷板凳,力爭未來一個時期產出一批達到國際重要獎項水平的重大原創成果。
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
強化科技創新對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作用,關鍵是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稕Q定》強調,要支持大中小企業和各類主體融通創新,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積極發展新動能,強化標準引領,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就是要讓企業在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實施、成果轉化評價等各個環節發揮主體作用,鼓勵和支持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加大研發投入,參與和主導國家重大科技項目,變“要我創新”為“我要創新”。強化標準的引領作用,推動企業發展以技術、標準、質量、品牌、服務為核心的競爭新優勢。進一步明確科研院所、高校等支持企業提升產業創新能力的政策體系,創新成果轉移轉化機制,打通科技成果到市場需求的“最后一公里”。
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必須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充分發揮好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營造有助于公平競爭的創新環境,讓企業真正形成依靠創新提升能力、加速發展的內生動力。充分發揮好政府的戰略規劃、政策供給和統籌協調作用,加強金融財稅政策引導和激勵,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大侵權懲罰力度,為企業開展創新、加大投入、提升核心競爭力解除后顧之憂。
服務國民經濟主戰場是國家科研機構的一項重要職責。中國科學院將全方位加強與地方、企業的科技合作,以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專項行動和“科技服務網絡計劃”為抓手,進一步優化知識產權運營和成果轉化管理,部署一批能落地、見實效的科技項目,轉化推廣一批具有產業應用前景的科技成果,全面開放各類科技資源、科技平臺,積極支持和推進“雙創”工作,為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科技需求提供更多高質量的科技供給。
健全完善科技人才發展機制、科技管理體制和政策體系,是科技創新協調有序、充滿活力的必要保障
當前,我國科技體制改革已進入攻堅階段,加快科技創新治理體系建設尤為迫切?!稕Q定》強調,要弘揚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完善科技人才發現、培養、激勵機制,健全符合科研規律的科技管理體制和政策體系,改進科技評價體系,健全科技倫理治理體制,進一步指明了科技創新治理體系建設的目標方向和重點任務。
人才是第一資源。只有健全完善人才發現、培養、激勵機制,才能不斷凝聚培養造就一支高水平科技創新隊伍。要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統籌考慮人才政策、人才計劃和體制改革的有機銜接,緊密結合國家各類重大任務、重大布局、重大平臺建設,不拘一格選拔有潛力的優秀青年人才,把他們放到關鍵崗位上鍛煉,加快培養造就新一代科技領軍人才和拔尖人才。以需求為導向,積極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打破門戶之見和固有利益格局,推動人才培養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促進科教融合,進一步優化人才結構、提升培養質量。樹立正確的人才評價導向,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創新自主權,堅決摒棄只看數量、帽子,不看能力貢獻的傾向,做到好中選優、優中選強,促進各類人才良性競爭、有序流動。
加快構建良好的創新生態。要大力弘揚老一輩科學家報國為民、艱苦奮斗的愛國情懷和高尚情操,引導廣大科研人員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多講奉獻、擔當、實干,不浮夸、不浮躁、不盲目攀比。建立導向明確、正向激勵的科技管理體制和政策體系,營造安心致研的良好創新環境,努力解決科研人員的后顧之憂。加強科學精神涵養和科研誠信教育,嚴把學術質量關,嚴把學風道德關,加強科技倫理制度建設,讓科學精神和科研誠信真正內化為科研人員的行為準則和精神追求。加強對科研誠信、科技倫理和學術不端等行為的監督和查處,對違背科研誠信的行為要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嚴肅查處,對相關責任人在晉升使用、表彰獎勵、參與項目等方面做到“一票否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