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立70年來,科技創新,捷報頻傳。中國移動通信技術在經歷了“1G空白、2G跟隨、3G突破、4G并跑”的不斷努力后,也實現了在5G時代并跑領跑的重大轉變。
中國5G科技的發展有哪些機遇和挑戰?為何能引領全球?對于這些問題,世界充滿好奇,時代不斷追問。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人民論壇新媒體推出系列策劃“70年我們正青春”,帶你破解中國巨大改革背后的“密碼”。
中國5G發展有哪些機遇與挑戰?
機 遇
5G在帶寬、速率、時延、可靠等方面的特性使移動物聯網從人與人的連接進入到萬物互聯的時代,包括物與物之間、人與物之間、人與場景之間的互聯,通過垂直行業的應用,可以推動互聯網的發展進入下半場,即從消費互聯網時代進入產業互聯網時代。
5G在物聯網、無人駕駛、虛擬現實等主要情境以及智能制造、智慧農業、智慧出行、智慧安防、智能電網、智能家居、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文化娛樂等領域都擁有巨大的應用空間。
5G將為社會帶來無限的機遇和可能。中國國內具備支持5G發展的有利條件:第一,中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消費者和企業用戶數量龐大,能夠為5G以及下游應用產業的發展提供足夠規模的市場,對5G相關企業的投資具有吸引力;同時,規模經濟帶來的低成本又會吸引用戶,從而進一步擴大市場規模,形成正反饋的促進機制。
第二,中國已經形成由電信運營商、設備制造商、零部件供應商、下游應用提供商等組成的較為完善的移動通信生態。完善的產業生態不但能夠降低5G投資風險,而且能夠形成合力,加速5G技術的突破和商業化應用。
第三,中國4G成熟度高,擁有世界上最大、覆蓋最廣、品質最高的4G網絡,中國4G基站數占全世界4G基站數的60%。4G網絡中的鐵塔、電源、傳輸光纜、機房配套設備等均可以用于5G,有利于5G網絡的大規模建設。
第四,中國擁有世界上最齊全的產業門類、最完整的產業鏈和最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擁有豐富的應用場景,為孕育創新性的5G下游應用提供了市場基礎。
第五,經過近20年消費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中國形成了以BAT為代表的一批世界知名的領軍型互聯網企業,這些企業既積累了豐富的數據資源,又擁有強大的算力、算法和技術創新能力,目前正在積極進入物聯網、車聯網等產業互聯網領域,將成為推動5G下游應用發展的重要力量。
挑 戰
作為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的重要支撐技術,5G會對經濟、社會等方面產生顛覆性影響,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的競爭領域。
2018年3月,由于擔心在5G技術上的優勢受到影響,美國政府否決了總部位于新加坡的博通對美國芯片巨頭、5G領軍企業高通的收購。由于中國在5G領域的快速進步,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為了確保自己在5G時代的全球領先地位,以國家安全等為借口對中國電信設備制造商進行種種限制。
自2018年中美貿易爭端以來,美國商務部先是以國家安全和外交利益為由,將44家中國軍工科研單位(8家單位及其36家附屬機構)列入出口管制清單,實施技術封鎖;繼而又將華為等多家中國公司列入技術限制,實施封殺,矛頭直指中國正在不斷取得進展的5G技術。
當然,西方國家的不正當競爭手段雖然會對中國電信設備制造商的發展造成一定影響,但是無法逆轉中國在5G領域發展的進程。
從國際環境看,華為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制造商。一方面,華為在技術上擁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例如其發布的全球首款 5G 基站核心芯片——華為天罡,可以讓全球 90% 的基站在不改造市電的情況下實現 5G;另一方面,相對于愛立信、諾基亞等電信設備制造商,華為、中興具有非常明顯的價格優勢。
5G 通信網絡建設投資規模巨大,美國等國家限制中國企業的電信設備進入,不僅會造成其國內 5G投資額的進一步增加,而且會由于 5G 網絡建設的延遲影響關聯市場的發展和相關產業生產效率的提高。
中國5G發展為什么能引領全球?
在移動通信技術從1G向5G的演化過程中,中國的移動通信技術也從1G時代的缺席、2G時代的跟隨、3G時代的加速追趕、4G時代的跟跑并跑實現了到5G時代并跑領跑的重大轉變。
在標準方面,全球立項并通過的5G標準,中國有21項,美國有9項,歐洲有14項,日本有4項,韓國有2項。華為的Polar碼(極化碼)被國際移動通信標準化組織3GPP接受為控制信道編碼方案,美國支持的LDPC成為數據信道編碼方案。
在知識產權方面,據估計,5G必要知識產權的10%被中國企業所擁有。在通信設備市場方面,截至2016年,全球537個4G網絡的一半由華為提供,90個4.5G網絡中有59個由華為提供。雖然5G尚未商用,但到2018年初,華為已與全球電信運營商簽署了25份關于試用華為5G網絡設備的諒解備忘錄,在全球范圍內僅僅略少于愛立信(38份)和諾基亞(31份)。
此外,5G時代的話語權還體現在設備廠商擁有的專利數量上。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中國5G專利申請數量位居全球第一。其中,華為在5G專利的排名全球第一,中興通訊則位列全球第三。根據德國專利數據公司IPLytics分析統計,截至2019年3月,中國廠商已申請的全球主要5G標準專利數量占比為34%,遠遠高于韓國的25%以及美國和芬蘭的各14%。
在移動終端方面,國內的華為、OPPO、vivo、小米等手機品牌無論是出貨量還是價位,均已與蘋果、三星等國外品牌并駕齊驅,它們計劃在2019年推出支持5G的手機新產品。可以說,中國和中國企業已經進入世界5G通信技術的第一梯隊。
“5G領先”一方面是源于我國頂層設計的宏觀布局,另一方面則來自于企業層面的創新能力和先發優勢:
第一,國家支持。早在2013年2月,工信部、發改委和科技部就共同成立IMT-2020(5G)推進組、致力于推動5G技術和標準研發、牽頭組織5G試驗,分別于2006年1月、2016年9月和2017年3月啟動關鍵技術試驗、技術方案測試和系統測試三個階段的技術研發試驗。
第二,企業積極參與。我國電信運營商與通信設備制造商緊密合作,很早就開始了5G技術研發試驗。例如,中國移動在2016年底明確了2016—2020年的5G商用時間表;2017年5月,在北京、上海、廣州、蘇州、寧波五個城市開展5G試驗網建設、進行5G外場測試。
第三,持續的技術積累。自3G時代我國主導的TD-SCDMA成為三大國際標準之一以來,我國企業就對移動通信技術進行大規模的持續研發。華為無論在R&D強度還是投入規模上都已居于世界主要公司前列。
盡管 5G 還有很多技術需要攻關,相關產業的發展也依然會面臨一些外部壓力和阻礙,但是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無論是在消費者數量還是企業用戶數量上,中國都能夠為 5G 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足夠規模的市場需求 ;同時,中國還擁有世界上最齊全的產業門類、最完整的產業鏈、最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和一批以 BAT 為代表的世界知名互聯網企業,這些都為5G 在中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我們堅信,在向世界科技強國進軍、向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進軍的道路上,中國必將矢志不渝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