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家平所長在2022中國企業信用發展論壇暨第十三屆誠信公益盛典上的主題演講
韓家平 商務部研究院信用研究所所長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還有線上的各位朋友:
下午好!
首先非常感謝組委會對我的邀請,祝賀論壇舉辦第十三屆,《中國企業信用發展報告2021》今天又隆重發布。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中國合作貿易企業協會聯手為企業信用建設,十幾年來持續不斷的做出這樣的努力,非常值得尊敬。謝謝你們。
今天結合這個會議的主題,我的發言主題是《加強信用建設 改善營商環境》,主要講幾個方面的問題。信用建設應該做什么,進展怎么樣;信用建設給營商環境提供哪些助力與支撐;信用建設下一步,尤其是企業信用建設重點應該做什么,現在面臨哪些主要的困難。
關于信用建設和營商環境之間的關系,我們首先得明確一下,中國說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跟西方說的信用風險管理、信用建設不是一個概念。中國的信用建設是廣義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信用的地方立法已經有了,把社會信用定義為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履行法定義務和約定義務的狀態。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遵紀守法、合法的情況,還有一個是履行契約的狀況。而西方主要是在契約方面,在合規方面是單獨的,主要是在法制體系里。中國的信用建設是兩大體系,一是誠信合規體系,二是信用風險管理體系。而信用風險管理體系主要作為于經濟和金融領域,誠信合規體系是我們全面依法治國的一部分。
我們這樣一個信用體系廣義的定位,在前些年主要做了什么工作?我國1999年就提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出來的出發點是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當時吳儀副總理講,我們要把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作為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策。主要是解決誠信合規的問題。這個概念雖然提出來,但是大家對信用建設到底是什么,怎么建,爭論不休,經歷了十五年左右。
2014年,國務院發布一個規劃綱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這個規劃綱要明確了我們的社會信用體系是干什么的,這個信用體系是有效的經濟社會治理機制,定位跟西方的信用風險管理明顯差異。這也是后來,包括貿易戰,西方有些國家攻擊我們的社會信用體系的根源,因為我們跟他們不一樣。我國社會信用體系真正到了快車道,是在規劃綱要發布以后。我認為到目前為止信用體系最大的成果,是探索出了一個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的商事制度改革也是在2014年以后。商事制度改革以后放寬市場準入,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從那以后市場主體數量每年新增上千萬,以往傳統的監管方式完全不能適應。這個時候開始探索用什么樣的監管方式加強事中事后監管,與信用體系建設幾乎是同步。一個方面是信用建設在找應用場景,到底怎么樣更好的支撐治理;另一方面政府職能轉變,“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在找工具,怎么樣才能做好。這兩個最后結合到一塊,形成了信用建設和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我們優化營商環境實踐緊密結合,逐漸探索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
最初的時候,這個提法叫做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監管機制,后來又改為以信用為基礎,這個變化很有意思。那個時候大家覺得找到了這么一個好的工具,信用建設非常有效。比如我們治理法院“老賴”問題,很多社會治理的難題都通過信用建設聯合懲罰一下子解決,效果非常好。很多人就把信用建設的地位提的非常高,提出以信用為核心。后來發現我們進行治理,尤其是監管還是要以法治為核心,不能脫離法治軌道。信用只是市場經濟的基礎制度,一個基本體系,只能發揮基礎作用。所以,后來又回歸到以信用為基礎。這樣一個探索,使得信用建設找到了最佳的應用場景,而我們的“放管服”改革又反過來支持信用建設進展,形成一個良性互動。我們推廣統一的社會信用代碼,所有的企業以前各種代碼都有,現在只有一個代碼——社會信用代碼。我們加強重點領域信息記錄歸集共享和開放,開展信用監管,治理群眾反映的突出失信問題,助力小微企業信用融資。我們通過信用建設收集大量的公共數據,而這些數據又支持銀行、金融機構放貸。
信用建設到目前為止效果怎么樣?我引用國家發改委連維良副主任有一個評價。他說總的來看,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突出的作用。這強調兩個方面,依法治國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們也收集了一點數據,看一看這些年信用建設效果到底怎么樣。在合規方面我收集三方面的數據,經營異常信息、行政處罰信息、嚴重違法信息。大家看,2011—2014年,包括2015年,這三類案件數量都是持續上升。到了2015年、2016年以后,案件數量逐漸下降,尤其是到了2019年、2020年,2020年因為有疫情,情況比較特殊一點。總體來講,市場主體整體的合規狀況是越來越好,或者說違規的發生率越來越低。這個可以說明,我們的信用建設是有成效的,在誠信合規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現在還存在什么問題呢?四個方面。
一是各方面的進展很不平衡。我們的實踐探索遠遠快于理論研究、公共領域快于市場領域。什么概念呢?我們前些年的信用建設主要是在公共領域、在監管領域,是公權力部門參與的監管領域應用比較多。但是在市場領域,比如企業信用建設、金融風險防范等等方面,還沒有發揮很大的作用。平臺建設快于制度建設,這些年各個地方開展了很多信用平臺、信息數據庫建設,現在數字技術發展比較快,這個進展比較快。東部地區快于西部地區、垂直領域快于其他行業領域。
二是誠信缺失和信用交易風險問題仍較突出。我們雖然做了這么多工作,但是我們的誠信缺失和交易風險問題仍然是比較突出,我們的政務誠信缺失問題仍然存在。這里面主要是一些地方基層政府的政務誠信缺失問題,比如新官不理舊賬、債務風險,還有一些在新的領域弄虛作假、假冒偽劣。以前是在商品領域發生比較多,現在到服務領域,包括科研領域也出現一些科研誠信問題。另外在市場化這一塊比較突出的是企業應收賬款問題,企業應收賬款規模從2011年以后,這個數字持續上升,到現在差不多十年時間,余額增長13萬億左右,每年平均是1.3萬億,這是余額的增量。而且回收周期延長,2011年的時候,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應收賬款不到一個月,29.8天,現在是51.6天,大概延長了21天多。每延長一天的應收賬款的回收,意味著一天銷售額的現金流沒有收回來,或者說減少了一天銷售額的現金流?,F在的企業相對于2011年的時候,它21天的銷售額現金流減少了,減少的現金流怎么辦?要么借款,借不到銀行的款就高利貸;要么就拖欠,靠商業金融來維持。所以造成了兩個極端情況,一個是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另一個是大企業高負債高杠桿的問題。大企業借款容易,越借越多,小企業借不到錢,變成融資難融資貴,而且也導致一些局部金融風險發生。這個問題很顯然是信用問題,是經濟領域的信用風險問題。
三是信用法治建設滯后。我們近些年在公共領域里面,比如公共信用信息記錄、失信名單認定、失信聯合懲戒措施隨意擴大,以及信用修復難、權益保護不到位等問題,對企業和個人合法權益也造成一定的影響。
四是信息孤島和信息濫用問題同時存在。我們現在推廣數字經濟、平臺經濟,反而形成更多的信息孤島、信息數據壟斷、算法歧視。這些問題是信用領域比較突出的問題。
營商環境跟信用建設有什么關系?按照《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的定義,營商環境是企業等市場主體在市場經濟活動中所涉及的體制機制性因素和條件。涵蓋了從市場準入、生產經營、退出等全生命周期過程中所涉及的外部環境因素的總和。按照環境因素的性質劃分,企業要經營,要進入市場,要跟政府打交道,有政務環境,同時還有商務環境、司法環境和社會人文環境,這幾個方面都會涉及到。這幾方面對企業的影響不一樣。比如說政務環境主要影響企業政務服務的效率、成本,辦事的效率怎么樣,成本怎么樣。商務環境這一塊主要影響企業的機會和盈利問題,到底有沒有市場機會,能不能賺錢,能不能盈利。司法環境,我把信用和法制放在一起,中國說的信用建設是依法治國的一部分,是誠信合規體系,主要是解決合規問題。這一塊主要影響的是市場的秩序和預期。如果你秩序不好、預期不好,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營商環境。最后是社會人文環境,這個影響到宜業宜居的問題,包括自然環境。
這么來看,信用建設和營商環境是什么關系?有一個觀點,信用環境實際是廣義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里面,把信用體系分了四個方面,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司法公信,跟我們的營商環境四個方面幾乎是一一對應。所以我說它們是一個孿生的關系,互相映射的關系。我記得習近平總書記講過,法制是最重要的營商環境,信用是最基礎的營商環境。法制主要規范的是底線,而信用更基礎更廣闊一點。營商環境的優劣,也跟一個地區的信用建設水平是直接相關的,要改善營商環境必須要加強信用建設。所以這兩者之間幾乎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現在我們的信用建設進入到新的階段,我舉四個方面的會議和文件。一是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完善誠信建設長效機制,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征信體系,加強失信懲戒。什么概念呢?你要進入規范化。信用建設前些年突飛猛進,有很多法治建設是滯后的。二是2020年5月18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提出,以一流營商環境建設為牽引持續優化政府服務,構建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社會信用體系和新型監管機制。三是2020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失信約束制度構建誠信建設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明確了“依法依規、保護權益、審慎適度、清單管理”的總體思路。主要是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什么樣的信息納入到信用信息,要求建立公共信用信息目錄,國家建立基本目錄,各個省可以建立補充目錄;另一方面是建立失信懲戒措施清單,這個目錄必須有法律法規,或者黨中央國務院的文件作為依據,否則的話一律不能夠納入這個清單里面來。這里面提出依法依歸保護權益,審視適度,清單管理。四是2021年12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加強信用信息共享應用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實施方案》。什么概念呢?信用建設在新的階段,要把更多的著力點放在服務實體經濟,解決企業困難,尤其是融資方面的問題,要從公共領域轉向服務實體經濟領域。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兩年對信用建設的論述。三次會議講了不同的方面,加起來正好是整個信用建設應該做的幾個方面的內容。2020年7月21日,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提出了新時代的企業家精神:愛國、創新、誠信、社會責任和國際視野。希望大家誠信守法。“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人無信不立,企業和企業家更是如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法治經濟。企業家要同方方面面打交道,調動人、財、物等各種資源,沒有誠信寸步難行。由于種種原因,一些企業在經營活動中還存在不少不講誠信甚至違規違法的現象。法治意識、契約精神、守約觀念是現代經濟活動的重要意識規范,也是信用經濟、法治經濟的重要要求。企業家要做誠信守法的表率,帶動全社會道德素質和文明程度提升。這個主要是從誠信合規角度說的。2020年9月9日,總書記主持中央財經委第八次會議時強調:統籌推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要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加快建設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立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這個強調的是信用監管。2021年8月17日,總書記主持中央財經委第十次會議時強調: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統籌做好重大金融風險防范化解工作。要加強金融法治和基礎設施建設,深化信用體系建設,發揮信用在金融風險識別、監測、管理、處置等環節的基礎作用。前面兩個主要是在公共領域,第三個就講到了經濟和金融領域。我們前些年主要是在公共領域做的比較多,而金融領域相對比較滯后。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七大政策,里面提到了微觀政策有一句話,“強化契約精神,有效治理惡意拖欠賬款和逃廢債行為?!边@個事情是跟信用有緊密關系的。2021年12月份連續兩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什么問題呢?一是破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問題,二是研究運用市場化手段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這兩個問題都是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緊密相聯系。這個問題可能是我們當前企業層面最需要解決的信用方面的問題。在整個需求萎縮、原材料價格上漲、融資難融資貴的壓力之下,企業之間的拖欠問題比較突出,這是詳細的數據。尤其是到2021年11月末的時候,企業應收賬款19.54萬億元,同比增長11.6%,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51.7天,同比減少3.0天。雖然同比增速和回收期略有下降,但應收款規模仍在繼續擴大。為什么在這么高層次的會議上提出清理拖欠款的問題,也說明企業之間拖欠問題非常突出。
下一步企業,包括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應該怎么做。我剛才說了這么多應收賬款問題,為什么會有這么多應收賬款呢?不僅僅是契約精神太差,或者信用建設還沒有到位,法制建設還沒有完善,這只是一個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經濟基本面,信用交易的規模和比例非常高。上世紀90年代以后,國際貿易結算當中的信用交易比例從20%已經上升到90%。上一輪經濟全球化以后,企業之間的交易大量轉向信用交易。據統計,2021年已經達到91%,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基本面的變化。由于大家開始信用交易,不是立即付款,所以都有賬期。大企業占據優勢地位,在資金周轉緊張的時候就會拖欠小企業,形成互相拖欠。另外一方面是數字經濟發展,當然比例沒有那么高,現在從企業的銷售和采購角度看,大概50%左右,這二者結合構成基本面大的趨勢。
現在我們的信用數字化和數字信用化是快速發展,我們以前以為的信用數據是什么?財務數據、金融數據。實際上現在公共數據、監管數據、司法數據也可以用于信用。我們的稅務數據,都可以跟貸款連接起來,現在已經是大數據時代,可以作為信用方面來應用的時代。
信用建設下一步重點應該做什么?我提出,下一步的信用建設要從公共社會治理領域為主,轉向公共和市場領域并重,信用從“治理之基”走向“發展之源”,這是我們目前應該做的一個最重要的轉變。提出幾條建議。
第一條,全面提升信用建設法治化規范化程度,健全信用監管機制,推廣信用承諾制,便利信用修復,更好支撐放管服改革和營商環境優化?,F在國家層面的信用立法還有爭議,雖然全國人大已經列入計劃,但是具體什么時候能夠出臺,沒有時間表。這個問題要解決。
第二條,逐步打破各種信息孤島,使各類信用信息進一步融合共享。我們雖然要保護隱私、保護權益,但是數據共享是大勢所趨;如果不打破信息孤島,信息無法共享,就沒有辦法推進信用體系建設。2021年12月份國辦文件也是要求進一步整合信用數據,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
第三條,健全商業信用體系,防范化解實體經濟信用交易風險。這個主要是企業層面。金融征信體系已經健全了,但是企業征信體系沒有,企業之間拖欠的問題沒有一個數據庫。這類數據應該建立起來。
第四條,大力發展信用融資和供應鏈金融,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小企業都是在供應鏈當中,供應鏈當中如何依托大企業的信用傳導到小企業,解決它的融資問題,現在是一個國際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做法。
第五條,包容審慎開放商賬催收行業,運用市場化手段破解賬款拖欠難題。商賬催收行業是信用服務業的一種,是通過信用壓力、法制支撐,來給債務人施加壓力,這個在發達國家、市場經濟國家是非常重要的信用服務業。我國禁止這個行業,但是它是一個市場化的手段,我們現在是否可以考慮,或者在一些地方試點開放商賬催收行業,利用市場化手段解決賬款拖欠問題。
第六條,加強企業內部信用管理(誠信合規+信用交易風險),提升企業信用管理水平。好好推廣誠信體系建設標準,讓企業在自己內部把合規體系、風險管理體系建立起來,這樣才能跟外部對接,實現整個社會信用體系微循環和良性互動。
我就講這么多,謝謝。
(本文根據現場速記稿整理,內容有刪減)